文章详情

回音壁的“意外” |“一个200年设计世家的传奇”系列(三)

原创文博时空

2023-05-25 18:35:14

风水之下,“不完美”的皇帝陵

文博时空 作者 安富建 “唯二有回音壁的中国古代建筑是天坛和昌西陵,这是一种误解。很多人把回音壁看作中国古代建筑设计高水平的象征,这更是以讹传讹。传承,不能传歪了”,天津大学样式雷团队成员、陵寝方向研究者朱蕾认为,回音壁并非刻意设计而来,而是设计师在追求空间布局时的“副产品”。在陵寝建筑里就不止一处可以回音,比如清昭陵(皇太极陵)也可以。

在大家熟悉的天坛里,有个俗称“回音壁”的建筑。它是清代祭祀场所“皇穹宇”的围墙,因圆形而形成了传声效果。贴着墙壁说话,距离最远的另一端可以听到回音。类似设计出现在清代昌西陵,一个环绕坟墓外围的半圆形围墙。

图注:图片来自网络


昌西陵,是嘉庆的第二任皇后的陵墓。除了以“回音壁”特色建筑闻名,昌西陵也作为“清代最简陋皇后陵墓”而现身。很少被外界关注的是,这两者都与道光皇帝的陵寝设计构想相关。

道光二年(1822),道光和承修皇陵工程的大臣一次面谕中说:“国家定制,登极后选建万年吉地,总以地臻全美为重,不在宫殿壮丽以侈观瞻”。

“地臻全美”,指选址符合风水;“不在宫殿壮丽”,指设计风格古朴。

比道光早一个多月去世的孝和睿太后的昌西陵,追求选址却放弃了建筑布局,因陵园周围有限的山水空间的挤压,而出现了半圆形围墙“回音壁”。

慕陵,从道光登基到道光十六年(1836)完工,在形制上达到了“极简”,成为清代唯一不设方城明楼的皇帝陵,然而,陵寝总耗费却超过了乾隆和慈禧两位以奢侈著称的清代帝后。

皇家建筑设计师“样式房掌案”最终落实了皇帝设计思想,样式雷家族在古代最重要的建筑工程皇家陵寝上续写传奇故事。 

01 风水之下,“不完美”的皇帝陵

道光二十九年(1850),已经七十四岁的孝和睿太后寿终正寝。虽已年迈体弱,道光却恪守“孝子居丧”礼节。为养母守灵一个多月后,处在哀痛与疾病中的道光,也病死了。孝和睿太后在生前并未建陵,建陵工程落在了她的孙皇帝咸丰身上。

咸丰元年(1851),样式雷第五代传人、“藏图人”雷景修成为昌西陵工程的样式房掌案,开始主持设计。道光刚去世,埋入了慕陵。昌西陵沿用了道光首创的极简皇室陵寝设计风。

清入关之后,皇室成员全部埋在了清东西陵两大陵区。昌西陵建在嘉庆的昌陵西侧一两公里,是清西陵目前唯一对外开放的皇后陵。若从空中俯视,昌西陵整体建筑呈现一个方圆结合的状态,夹在玉带河和一座小山包之间,受到狭小空间挤压。按清代陵寝规制修建,每个院落的尺度已经到了极限。陵寝最北面的围墙(“后宝墙”)形成了半圆形,而不是常见的椭圆形。

于是,昌西陵的回音壁出现了。

图注:清西陵泰陵(雍正陵)建筑平面示意图,泰陵按照“方城明楼”(37)“宝顶”(38)等标准规制营建 来源:天津大学样式雷团队


“这的确是设计的结果,却并非设计者的刻意追求。即便现代的建筑,在声学上的追求,也会考虑避免出现回音、混音。天坛和昌西陵这两处建筑,并非是出于特殊需要而刻意建成回音壁”,朱蕾说,“设计师刻意追求的是什么?是一个空间格局。”

在清代陵寝项目中,对空间格局的思考是建筑设计师的基本功。为了追求风水上的“地臻全美”,慕陵甚至没有按照惯例采用正南正北方向,在接近东西向的山行水系适合陵寝的落位。

最终,昌西陵放弃建筑形状完美,慕陵放弃了建筑走向的优先考虑。皇帝也难得万全法。

道光十六年(1836),在大臣穆彰阿主持建造下,清朝入关之后第六代皇帝道光的陵寝慕陵最终完成。昌西陵花了两三年完工,而慕陵前后历时十六年。

02 预算失策,“极简”道光陵超过乾隆、慈禧成“最贵”

在建陵之初,道光立下了“不在宫殿壮丽以侈观瞻”,要求节俭,撤掉了方城、明楼等。不过,在建筑形式和材质的使用却耗费巨额资金。大殿隆恩殿、东西配殿所有木构件全部采用珍贵的金丝楠木等。

慕陵造价有多高呢?龙泉峪慕陵耗银 240 多万两,超过了工期达九年的乾隆裕陵的 203 万两,超过了豪华配置的慈禧定东陵 227 万两。此前,曾修建7年却因地宫渗水被废弃的东陵宝华峪陵工程,耗费 200 多万两。

慕陵两建一拆,耗银 440 多万两,超过了西陵的任何一座陵墓。

1840 年,鸦片战争爆发。大清的南大门首次被英国的坚船利炮轰开,清廷被迫签下了耻辱条约。道光立下遗诏“死后不入太庙,不立神功圣德碑”,表示无颜面对列祖列宗。清朝入关以后的顺治,康熙,雍正,乾隆,嘉庆五帝的立碑传统,就此而绝。专门为皇帝歌功颂德的建筑“神功圣德碑楼”(大碑楼)不再出现在陵寝之中。

道光修改了陵寝祖制,不设方城、明楼。继任者咸丰为祖母孝和睿太后修建的昌西陵也沿用了这一风格,营建了一座清代最简陋的皇后陵。但是,咸丰自己的陵寝建设却恢复祖制,方城、明楼得到了恢复。因此,定陵设计时大量勘测此前皇帝陵作参考。

雷景修的儿子、样式雷第六代传人雷思起,成为了定陵设计师。在收藏最多的北平图书馆(国家图书馆)藏的 12810 幅册的样式雷图档中,陵寝图有 4820 幅册,数量占近一半。现存的定陵图档有 1400 件。

之后的样式雷第七代传人雷廷昌主持设计的同治陵寝(惠陵)、样式雷第七代传人雷献彩主持的光绪陵寝(崇陵),都照搬了定陵规制,设计方案基本沿袭了定陵。

天津大学样式雷团队成员何蓓洁称,“嘉庆、咸丰、同治、光绪的数代皇帝陵寝,都是样式雷家族担任设计者。巧合的是,除了道光皇帝的慕陵,非样式雷家族,而是由郭九主持设计”。

对于去世之后阴宅的安排,中国人视死如生、庇阴后辈的观念根深蒂固,皇帝更胜一筹。

回音壁的“意外”出现,原本对世人陌生图像化符号,成为今天理解社会变迁的宝贵素材。以小见大,当代人可一窥清朝二百余年来社会、经济、国力变化走向之非人力所能左右。

Tips:

样式雷:清代康熙到宣统两百多年间,一个雷姓家族延续八代,主持或参与设计了几乎所有清代皇家建筑,从圆明园、颐和园、天坛、三海、承德避暑山庄以及皇帝陵寝等,设计了中国约六分之一的世界文化遗产。雷姓家族留存的上万张“样式雷”图档和烫样(模型),成为揭秘中国古代官式建筑设计理念和文化的一把钥匙。

参考资料:

《从清代崇陵工程看清末施工与管理技术革新》朱蕾

排版 | 阿树

设计 | 子彤

展开全文

文博时空

专栏作家文博时空,博览古今智识,传承文化之美。出品内容涵盖文物修复与保护、走进博物馆、考古现场、非遗传承、艺术与生活、鉴赏与收藏等系列。

相关推荐

微笑的尘世佛国:麦积山石窟为什么值得看|观展

8月鹏城看展:张荔英·此心安处

家的呼唤

免责声明:本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供参考、交流,不构成任何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