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情

「问创导师对话系列」——Helen Wing 博士 (上篇)

原创朱蓓

2022-09-27 15:00:54

我这一生帮助过世界各地的学生进入世界顶尖大学,但我真正的使命是帮助年轻人看见成功的道路有一百万种可能。当学生们受到启发,并相信生命充满可能性的时候,他们才会在当下加倍地投入和努力,最终为自己的未来负责和、创造和行动! —— Helen Wing 博士

对话教育者第6期

 问创联合创始人朱蓓老师采访了剑桥博士Helen Wing老师,深入聊了Helen老师自己的成长经历, 她作为母亲抚养自己孩子的经历, 以及她辅导的学生的故事,分享给大家。

 “ 恐惧阻止人探索,信任鼓励人前进 ”

 Helen老师您好, 跟我们分享下您自己的成长故事吧!

我出生成长在英国一个普通的家庭,家中兄妹三人。我的父亲十三岁就辍学参加工作了,他既对知识渴望,又对知识恐惧。我的父亲觉得女孩子应该读书但是不要读太多的书,能有一份安稳的职业,做一名秘书,将来完成一段好的姻缘相夫教子就很好了。我父亲甚至还认为,没有几个男人敢娶一个博学聪慧的妻子。

但这不是我想要的,庆幸的是我哥哥很支持我的学习热情,以带我和我妹妹离家出走来和父亲对抗,为我争取到了参加剑桥入学考试的机会。对那个年代女生来说是不容易的机会。

 在求学之路上,我经历过很不自信的时候,一开始我并没有考上英国系统中的文法学校,相当于中国的重点学校。而是去了一所普通的女子学校,但是我从小就对文学十分感兴趣,我在高中考大学前,也仍然大量读书。我对去剑桥读书非常执着,也是因为我读过的一本书,书上说大多数知名作家都在剑桥读过书,

可我同样害怕这个梦想,第一次考试几乎没有做针对剑桥申请的考试复习,因为我的内心对话是,如果我被剑桥拒绝,就可以为自己找个借口。我不是不够聪明,我只是还没足够努力。

 很幸运的是我以一篇1950年代的电影为主题的文章,从一众文书中脱颖而出,得到了进入剑桥莫里爱德华兹女子学院的机会。但是,也真的要感谢我的高中老师,她曾打电话给剑桥招办说:“你们一定要录取Helen,她几乎读遍了我们学校所有的书,她就是一个剑桥的学生。”

直到成为剑桥大学的学生后,我父亲对我的“设限”依然影响着我的一些决定,可幸运的是,最终我还是坚定的在剑桥读完了博士学位,后来,父亲也为我的成就感到骄傲。

 我从这个故事里看到你虽然有过自我怀疑,但是总的来说你坚定自己的想法,用各种方式去影响了身边的人,来支持你。

 是的,这对我来说很重要。所以当我看到我的学生,在他人的意见中失去自己的目标,或者从未有过自己的目标而只是执行父母的目标,或是出于害怕和恐惧就不去竭尽全力做到最好,我会强烈的想要帮助他们,帮助他们成为自己。

 阻止我们向更高目标去追求的,不是我们的能力,而是我们内心的恐惧。

 成年人的很多评价,来源于他们自己的恐惧,和对孩子缺乏信任。作为导师,我总是相信我的学生,相信她们比任何人更了解自己。

 “ Ownership—— 为自己做决定,为自己负责 ”

 我辅导过一个学生,她非常可爱,现在已经在英国的大学里学习和生活,并且越来越独立和自信。记得刚刚开始辅导她的时候,我印象中的她是一个听话的小女孩,她准备循规蹈矩的遵循父母的建议,目标设立去华威大学学习经济。我问她,你为什么要去学习经济,她说因为我妈妈说这个专业比较好。那个时候,她并不知道经济这门学科到底会学什么内容,虽然看起来用功但是没有那种真正的热情。

  她对自己也不太自信,认为中国的学习经历对申请英国大学并没有很多帮助。有一个周末,她提到要回去母亲的家乡去探望外婆,我问她你期待吗?她说期待,而且自己对湖南小城在近些年的变迁十分好奇, 我鼓励她利用这个机会去多搜集一些信息和故事,作为研究这个城市在过去五六十年来的经济规律对城市产生的影响。她豁然开朗,从这个了解过程中,开始从生活中有相关性的素材中,真实的理解经济学的概念。而在真正了解的过程中,她确立了自己想在大学学习的方向是全球化研究,而不是单纯的经济学,而全球化研究中包括了生态学,可持续发展和经济学等。

 在这个过程中,我看到她从谨小慎微的小姑娘, 逐渐形成自己的观点,有了自己的学术好奇心,有了更多的提问,并且带着这样的提问去寻找答案。

 现在她已经是华威大学二年级的学生了,在学校有自己的社群和朋友,能够目标明确的去学习和探索,我知道她的未来一定是掌握在自己手里的。

 每个孩子们都希望令自己的父母满意,很多时候,父母的经验也许是对的,但孩子们需要观察自己的内心去为自己做出决定,并为自己的未来负责。

 只有发掘出自己真正想做的事情,才会持之以恒的去努力,进步。这样的自发的热情,可能在一开始不是以天赋的样子呈现,但是这样的热情和自主性会带他们自我驱动着向前走,这不是我们最渴望的孩子的成功吗?

 Ownership,就是认定这是我自己的事情。只有认定这是我自己的事儿,才能源源不断的驱动自己去创造和行动。

 朱蓓: 听Helen老师分享的故事,我有两个共鸣

 一:要让孩子自己参与做决策的过程。这种练习从小开始,从简单的决定开始做,逐渐学会分析、对比、评估和决策的思维方式和习惯。

 二:让孩子从我认为我的喜好微不足道,到我值得花时间去探索我真正喜欢、擅长和希望花时间去努力的目标。

 “ 做真实的自己,认可自我 ”

 有一个问题,是来自家长的。咱们中国孩子去英国读书,是不是要努力融入当地文化才能成功是这样吗?

恰恰相反,可能中国学生认为自己的身份申请海外院校和英国本地学生比较,不具备优势。事实上,你的文化背景和身份是你的独特之处。做真实的自己非常重要,在这个基础上,才能发展自己独特的优势。

 有很多中学阶段孩子的故事,我在这里还是分享一个与大学申请有关的故事。我有一个学生,她在12年级的时候决定从理科转而申请政治、经济、哲学,在给爱丁堡的申请材料中,因为她家庭的信仰,她的文书选了一个很有趣的话题,“理性主义的历史与佛教的相关性”,可能是一个其他申请人不太会有重合的题目。

后来她顺利的拿到了录取通知,即使从其他层面,她当时由于转变专业并不是一个纸面上看起来非常有竞争力的学生,但是她的录取来的很快。这是因为她的申请中,体现了真实的思考和观点。是一个17岁的年轻人以自己的思考讲的故事,她想知道自己在这个世界的位置。

 文书准备的过程也是一个自我发现的过程。我发现能够展现探索和展示真实自己的学生会在这个过程中获得很多的力量和动力,会越来越自信和主动,对申请结果当然起到最大的积极作用。

“ 关于自驱力培养 ”

 这是一个最常见的提问,父母怎么才能帮助找到孩子找到自己的热情?

少刷题,多去创造体验和对话。 无论是去美术馆、还是参与运动项目、还是探索广泛的兴趣、多与人交谈,问问他们的想法,观察他人和自我。总而言之,多去观察,了解你感兴趣的人和事,并且把你的观察和学习表达出来。

 另外还有一个维度的自我测评是Morrisby在线测评,通过回答一系列的问题来了解自己的学术优势、个人兴趣、性格特点和未来可能的方向,为自己提供参考。

 Morrisby测评在英国已有50年历史。很多时候一个高中生不知道,或者不明确自己对什么感兴趣,这也十分常见。这个测试在英国的私立学校中使用广泛,包括哈罗公学和伊顿公学,。测试结束提供20页的系统分析报告,为自我探索提供一些素材和对照,并且提供一些专业选择和职业选择的建议和选择。

 下篇待续

展开全文

朱蓓

专栏作家朱蓓:问创教育联合创始人,国际教育生涯规划导师,家庭教育教练,英国商会青年发展项目导师。

相关推荐

北京站精彩呈现:《英歌》全国巡演华丽登场

年度大戏:第九届国家大剧院国际歌剧电影展启幕倒计时

7月北京赏瓷:良瓷美景——韩中陶瓷艺术交流展

免责声明:本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供参考、交流,不构成任何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