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情

豆子芝麻茶,(部分)湖南人的美丽乡愁

原创三个料理人

2022-11-06 08:41:21

前几日在看《秋园》。秋园1914年出生于洛阳,2003 年去世。这本书是她一生的故事,也一个普通中国人家的苦难史。

书中时有风刀霜剑,让人感到刻骨的冷意。唯一让人生出一丝温暖的,除了大环境崩坏时依然残存的人性,就是主人公秋园的豆子芝麻茶。接待客人时、安慰苦命人时、儿子回家时,秋园都会泡上一碗豆子芝麻茶。

某宝上如今也可以买到配好的豆子芝麻茶。摄/王枪枪

喝豆子芝麻茶,是源自湖南岳阳湘阴一带的风俗,后来又传到了其他地方,比如望城。这碗茶于书中人有一种神奇的力量。似乎喝下这碗茶,生活的苦、命运的苦就被冲淡了。

豆子芝麻茶与“茶羹”传统

将黄豆和芝麻炒熟,与茶叶和擂好的姜末一起加盐冲泡,一碗豆子芝麻茶就做好了。喝在嘴里,咸香咸香的。

茶中加入炒货和调味料,这与古代的“茶羹”传统十分相似。古人说“吃茶去”,“吃”并不是空穴来风。古人用的“茶羮”混合了葱、姜、花椒、大枣、桂皮、橘子皮、薄荷叶等调味料。唐宋人吃茶,加盐又加姜;宋人尤其喜欢加核桃、板栗等坚果[1]。

这种喝法让茶圣陆羽十分痛心。在他眼中,茶中加配料,好好的茶汤就变成了“沟渠里的废水”。(或用葱、姜、枣、橘皮、茱萸、薄荷之属,煮之百沸,或扬令滑,或煮去沫,斯沟渠间弃水耳,而习俗不已,于戏!)

但茶羹习俗还是流传了下来。不知道陆羽他老人家如果活到现在,看到豆子芝麻茶会作何感想。反正我是很感激,让我通过《秋园》知道了这种茶。

豆子芝麻茶讲究“水滚姜辣盐适中,芝麻豆子要泡松”

豆子芝麻茶主要流行于岳阳地区,湘阴、汨罗尤甚,湘阴话把豆子芝麻茶叫煎茶。

中国人面对开门七件事,总是超乎寻常的认真。传统的豆子芝麻茶看着简单,但要做好也是费时费力,传统就是费时费力。

擂姜钵。图片来源:网络

旧时候,豆子和芝麻最好现炒,焦香酥脆;姜要用新鲜的姜,在擂钵里磨成姜沙;水要沸,讲究“水滚姜辣盐适中,芝麻豆子要泡松”。用来冲茶的器具,最好是大肚子陶罐——能装、保温性能好。倒茶时,要先旋转茶壶,让配料从壶底均匀地泛起,把所有的料都给筛出来,再倒入茶碗,所以在湘阴,倒茶也叫“筛茶”。吃茶的人,也要学会晃动茶碗,把碗里的料都吃干净。

桃源擂茶。图片来源:

https://www.changde.gov.cn/lccd/whcd/lsms/content_753844

安化擂茶。图片来源:http://www.anhua.gov.cn/1/11/content_586525.html

在湖南,擂茶中也会加入豆子和芝麻。最有名的是安化擂茶、桃源擂茶和土家擂茶。此外还有赣闽粤地区客家人所喝的客家擂茶。

擂是个动词。枪枪最心爱的下饭菜之一,擂辣椒皮蛋,就是将烤过的青辣椒、皮蛋和蒜末放在擂钵里,擂成一团面目可疑但是一入口就封神的烂泥。安化擂茶中的米擂茶,也是要将所有原料,包括大米、芝麻、花生、黄豆、绿豆、茶叶、生姜和盐等,用擂棍在擂钵里捣烂,煮成米糊状,喝时撒上一把炒米。桌上还要摆上许多农家自制的副食品(红薯片、酸萝卜等)和坛子菜,称为“压桌“。

烘青豆茶。图片来源:余杭晨报

出了湖南,在一千公里之外的杭嘉湖地区,还一种茶叫烘青豆茶。做法与豆子芝麻茶相似,只是原料有所不同——在茶中需加入烘青豆(毛豆加盐煮熟后烘干)、花生、笋干、胡萝卜干、芝麻、陈皮等。有打油诗称赞烘青豆茶,”活火焙干青玉脆,盈瓶赠到绿珠投。堆盘正好消寒夜,细嚼诗情一种幽“。

豆子芝麻茶,社交硬通货

相比一般的茶饮,咸茶制作起来颇费一番功夫,更能彰显主人对客人的尊敬。

在湘阴,让客人喝上一杯豆子芝麻茶,是主人应有的待客之道。哪怕是在饥馑的年代,家里就快揭不开锅,也不能少了豆子芝麻茶,怠慢了客人。

这杯茶甚至直接关系到邻里对女主人的评价,按湘阴的风俗,不泡茶给客人喝,是最不贤惠的女人。《秋园》里的一位满娭毑(āi jiě,对老年妇女的尊称)就因为在秋园家里没吃上豆子芝麻茶,迈出门槛就骂人:“……乡里人宁愿不吃饭,豆子芝麻是要买好放起的,来了人客好泡茶,没看过咯样厉害的堂客。”

可怜的秋园,当时家里吃饭都成了问题,又哪来的豆子和芝麻呢?

参考资料:

[1]《茶经》,陆羽

文 | 王枪枪

展开全文

三个料理人

专栏作家探索美食美酒美器背后的历史渊源、文化背景、科学原理,分享有用、有趣、有理的美食知识和文化体验。

相关推荐

从新疆西藏美术作品展上看靳尚谊的《塔吉克新娘》

快来看精美的红山文物:玉猪龙玉凤女神头像……|博物馆巡游

在寺墩进入长三角大文化圈:说常州寺墩遗址|访古

免责声明:本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供参考、交流,不构成任何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