伦勃朗《夜巡》
The Night Watch
Rembrandt van Rijn
1642
这幅《夜巡》是荷兰画家伦勃朗创作于1642年创作的一幅布面油画作品,现藏于荷兰阿姆斯特丹国立博物馆。
当时阿姆斯特丹射击手公会请伦勃朗画的一幅生活群像画。画家没有按传统肖像画的风格逐一画出每个人的肖像,而是描绘了射击手们执行任务前即将出发的情节。
画幅中央柯克队长(也有研究者认为这是画家自己)正同他的副手边走边交谈着,其余的人显得相当散乱,左边一组有人在举旗,也有人在擦枪,右边有击鼓的人也有正在准备武器者。
为了使画面在内容上协调,画家别出心裁的在一群男人们中间安插了一位看热闹的小姑娘,让她完全沐浴在一束亮光中,显得特别突出。伦勃朗在这幅画中把众多的人物、不同的情绪动态,变化多样的光线、色彩的冷暖,丰富的空间层次等统统进行了恰当的处理,让他们组成了一个和谐的整体。它不是一幅简单的肖像画,而是一幅有意义的风俗画。
尼古拉斯·普桑《阿卡迪亚的牧人》
Et In Arcadia Ego
Nicolas Poussin
1648
尼古拉斯·普桑《阿卡迪亚的牧人》,画面上的风景是一处宁静的旷野,和煦的阳光照耀着,几株荒疏的树木,峰峦挺拔的远山,背景是一片明净的蓝天。这样一处优美风景的地方,它的主题却是一片墓地。居于画面中间的体量巨大的石碑和坟墓骤然增添了沉重、悲凉的气氛。
墓碑前面,四个牧人头戴花冠,拿着牧杖,正围着墓碑在辨读碑上的铭文。牧人的服饰都是仿具有崇高意味的希腊雕刻风格的。一个半跪着的牧人正在读出碑上的文字,另一个年轻的牧人指着碑文在向右侧一个女牧人说着什么。石碑上的拉丁铭文清清楚楚写的是:“即使在阿卡迪亚也有我的存在”。
这幅画作表达了乐土也有死亡存在,人生的幸福极其脆弱,而造化才是永恒的忧郁思想。
委拉斯凯茨《宫娥》
Las Meninas
Diego Velazquez
1656
作品《宫娥》里画家站在最左面,手上拿着画笔,表情严肃,接下来从左至右分别为玛丽亚、小公主玛格丽特·特蕾莎、伊莎贝尔,玛丽亚和伊莎贝尔二人是玛格丽特·特蕾莎公主的侍女。再向右是小矮子玛丽芭波拉和波图萨托,后者的脚正踏在一条闭目而憩的猎狗身上。
在她们身后站着一男一女,女士为马塞拉,王后的典衣侍女。男的因处在阴影之中,身份难以判定。画面最后站在门口的那个人是委拉斯凯兹的亲戚涅托,正在注视着室内的情景。在画面中央位置的一面镜子里,映出了腓力四世夫妇的影子,他们正摆出姿势让委拉斯凯兹描绘,他们既是画中的委拉斯凯兹笔下的模特,又是画中场面的旁观者。
这幅精心构建的“关于油画的油画”,每件物体都刻画得相当到位,毫不敷衍。质感、形体、空间、明暗的处理更是让人拍案叫绝,画家向人们展示了一个“真实”的时间片段的塑像。
维米尔《绘画艺术》
The Art of Painting
Jan Vermeer
1666
《绘画艺术》描绘的是一间有黑白格子地板的房间,屋内挂着一块纹样华丽的厚帘子,帘子的一边,一位画家身穿当时十分流行的华服,坐在画架前,专心致志地对着模特写生。模特是一个小女孩,身着蓝色衣服,明亮又华贵,头戴用橄榄枝扎成的花环,右手持着长号,左手捧着一本黄色封面的书,侧着身子,只有转过来的脸才是正面的,神情稚嫩可爱。模特身后的墙上是一幅巨大的荷兰地图,两边有一些小型风景画。画面上方悬挂在屋顶上的豪华铜吊灯。
克罗德·洛林《阿斯卡纽斯狩猎西维亚牡鹿》
Ascanius Shooting the Stag of Sylvi
Claude Lorraine
1682
克洛德·洛连法国古典主义风景画家,出生贫苦家庭。童年时期父母双亡,之后他去了罗马,在那里当了学徒。再此期间,当地的美丽的风景深深的吸引了画家,对此洛连对风景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把全部心血投入理想风景画的创作。
这幅《阿斯卡纽斯狩猎西维亚牡鹿》画作讲述古典神话《埃涅阿斯记》里的故事。阿斯卡纽斯狩猎之时,愤怒的朱诺让其箭射死提洛斯女儿西维亚的牡鹿,由此引发战争。作品以理想化的诗意气氛,展现了风暴前的平静。光线赋予形体闪耀而轻盈的气质。壮丽的景观和雾气弥漫的地平线,勾勒出淡淡的哀伤气氛。在对光线的处理和理解表现上,洛林走在艺术发展的最前沿。
华托《舟发西苔岛》
The Embarkation for Cythera
Jean Antoine Watteau
1717
《舟发西苔岛》画中题材取自当时的一个歌剧,描写一群贵族男女,梦寐以求地幻想有一个无忧无虑的爱情乐园。西苔岛,是希腊神话中爱情与诗神游乐的美丽岛屿,传说中爱神维纳斯居住之地。华托尽情描绘贵族男女准备出发去那里访问的情景。既然那是个行乐的天地,画家就以蔚蓝色大海为背景,远望烟波浩渺,使人展开渴求这种环境的幻想翅膀。
画中描写三姐妹各自带着自己的恋人准备乘船向西苔岛,寻求天堂胜景和永恒之爱的情景。画家把人物分成几组,近景处是三姐妹及恋人,他们成双成对准备随已经动身的情侣们同行。画家精心构思这一情节由最前面坐着的男女开始把观众的视线逐渐引向正在起身,起步缓行而后到违规而去的一队情侣,整幅画面形成了一个流动的时间曲线,造成活动的人物与安谧寂静的风景之间的对比。
作品的构图是一个充满诱惑的幻景,所绘的大自然也充满诗意。金色的霞光普照大地,这些贵族情侣在等待依次登上缀满鲜花的彩船,他们是那样迫不及待,有的早在相互搂抱,有的忙着挤上去。灿烂的阳光清楚地显现出这些醉生梦死的贵族男女的调情动作,尽管这些人物在整幅画上的比例较小。远处待发的船帆,更点醒了这幅画的主题。
夏尔丹《午餐前的祈祷》
Saying Grace
Jean Simeon Chardin
1740
夏尔丹《午餐前的祈祷》是18世纪风俗画的杰作,画面描写的是一个家庭的母亲,午餐的饭菜刚摆好,准备让孩子饭前作祷告。最小的女孩还背不好祈祷文,母亲正关心地教着她。这是欧洲贫苦家庭的宗教习惯。它已成了一种生活规律。虽没有更多的戏剧性,却具有平易近人的家庭气氛。
狄德罗在欣赏夏尔丹的画时说:“读别人的画,我们需要一双训练过的眼睛,看夏尔丹的画,我只需保持自然给我的眼睛,好好地使用它就够了。”这幅画给观者的印象正是如此。
在色彩上,夏尔丹以温暖的褐色作基调,深蓝、红和白色之间的柔和对比,把这种家庭气氛渲染得更为饱满,使画面产生一种情景交融的艺术效果。
加纳莱托《在威尼斯迎接法国大使》
Arrival of the French ambassador to Venice
Canaletto
1740
这幅作品场面通过轨尺,测算过比例,焦点透视把所有景物集中到一个典型场面上来。威尼斯总督府的建筑不仅象照片那样真实,而且在总督府前簇拥着的成堆的人群也异常真实,粗心的观者决不会想到是绘制出来的。
在这里,近景上的威尼斯运河的深色调与城镇充满阳光的暖色调,运用得十分贴切,油画的细笔触是相当精准细腻的。
威廉·贺佳斯《婚后不久》
Marriage a la mode
William Hogarth
1743
贺佳斯是英国艺术史上最具影响力的肖像画家和讽刺文学者。
《婚后不久》是《时髦婚姻》六幅画中的第二幅。坐着的两人已是新婚夫妇,然而年轻伯爵丈夫在半夜一点多才从外面喝得酩酊大醉回来,家里养的狗盯着他塞在衣服口袋里的女帽嗅个不停。年轻伯爵太太似乎等得不耐烦了,刚刚一直在赌牌,现在她举起两只胳膊,伸了一个大大的懒腰,彼此的厌恶在相处中暴露无遗,家庭管家捧着堆成山的账单,摆出一副惊呆的表情愤然离去。
作品讽刺揭示了当时社会风气下,贵族妇女被安排婚姻的弊端,也显示出艺术家的敏感、洞察力和才能。
托马斯·庚斯博罗《安德鲁夫妇》
Mr and Mrs andrews
Thomas Gainsborough
1750
《安德鲁夫妇》是庚斯博罗早期最著名的作品,是一幅风景画和肖像画相结合的典范之作。在这件作品中作者通过新颖的构图,柔和协调的色彩处理描绘了一对夫妇在午后打猎休息的情景。
大地在他们右边向远方延伸,从捆绑成束的谷物可以看出这是在秋天。画家原来的意图可能是想在图中放一只已被男主人公杀死的雉鸟,因为从安德鲁太太未画完的蓝缎衣披盖着的膝上隐约可以看见一只鸟形的轮廓。
作品中将新婚夫妇置于画面一侧,背景是他们大片的私有地产,玉米象征着丰饶和茂盛。
画家和安德鲁夫妇自幼熟识,还是中学同学,但关系从未平等过。强烈的社会鸿沟,造就了夫妇毫无顾忌的高傲态度,以及望向艺术家的鄙夷神情。
图片来源:来自网络
展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