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云昆/文
一、老梅
太行山涞源段,山深林密处,在山谷中乱石堆里拾到一块山洪冲下的红桦树根。带回家后,冲洗掉上面的泥沙,锯掉粗根,在水中浸泡数日。取出后修枝,细细剥掉树皮、韧皮部及形成层,露出光亮的木质部分,晾干,上油。配一黑檀木雕刻的梅花底坐,枝上粘红梅花一朵。根部铺药用棉絮,作白雪状。用唐齐己《早梅》诗句,题“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
二、孔子问道
昆仑山和田一段山谷中,拾到一块石头,颇似两古装老人,对坐谈经论道、神采飘逸。配以黑檀木底坐,用孔子问道于老子故事,题“问道”二字。置于书案之上。
三、乘风破浪
至阿拉善右旗,自农民手中购得石头一块,一似风帆一屏。石质华润细腻,概由大漠风沙,经千百年细细打磨所致。抚之怡然,自得其乐。配以海浪花纹之木质底坐。用宗悫“年少,问其所志,悫答曰:‘愿乘长风破万里浪。’”(《宋书·宗悫传》)故事,题“乘长风破万里浪”。
四、枯树
青藏高原通麦段的深山老林之中,拾得朽木一块。配以木座,立于窗前。细细品之,凄美之情,油然而起。不禁想起庾信《枯树赋》“况复风云不感,羁旅无归。未能采葛,还成食薇。沉沦穷巷,芜没荆扉,既伤摇落,弥嗟变衰。《淮南子》云:木叶落,长年悲。斯之谓矣。乃歌曰:建章三月火,黄河万里槎。若非金谷满园树,即是河知一县花。桓大司马闻而叹曰:昔年种柳,依依汉南。今看摇落,凄怆江潭。树犹如此,人何以堪!”
五、萧斋
母校位于北京海淀萧庄。为不忘母校恩典,将书房名为“萧斋”。后来到仙游的一家红木工厂参观,在废料堆里拾到一块纹理交错的大果紫檀边角料。随即请工人师傅,将此料裁成长方体,并打磨光滑。带至家中后,篆刻“萧斋”二字于其上,并将字涂以绿色,再配以黑檀莲花宝座,置于案头。因此料位边角料,故右下角尚留有一部分边材,深以为憾。难为了工人师傅,他舍不得为了去掉这点边皮,要切掉那么多好料。不过有朋友过来看后,觉的这样更好,心材紫红色,边材金黄色,两项对比,更觉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