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凯 / 文
近日,一条短视频在网络上引起热议。随着这条视频里那首悠长而遥远的音乐,人似乎也显得悲戚起来。正如朋友所说,这真的不只是一支上古大鱼的挽歌啊!
“长江特有物种白鲟已灭绝。”这是7月21日国际自然与自然资源保护联盟,发布的全球濒危物种红色目录更新报告结论: 宣布长江特有物种白鲟灭绝,长江鲟野外灭绝……
白鲟,又叫中华匙吻鲟,也称中国剑鱼。因为其吻部长而扁平,状如鸭嘴,也有叫做鸭嘴鲟的。因有些白鲟的吻,平直如剑,故被称“象鼻鲟”。
据专家介绍称,白鲟分布极为狭窄,它和生活在密西西比河的匙吻鲟是仅存的两种匙吻鲟科鱼类。
而白鲟,全世界只有中国才有。由于集中分布在长江流域一带,极具学术研究价值。
白鲟又被誉为“长江中的活化石”,“长江鱼王”,属我国一级保护野生动物。其腹部黑白色,头部灰色,吻长达到身体的一半,又称“象鱼”,是世界上最大的淡水鱼之一,身长可达7 米,体重可达700 多公斤,主食鱼类、虾、蟹等,其寿命一般在30年左右。
记得我许多年前就曾看过一个关于白鲟的电视专题片,从那时起才知道,白鲟与中华鲟的生活水域相同。
据传,四川渔民就有民间说法,千斤腊子万斤象,黄排大得不像样。这其中的腊子,指的是中华鲟。而象鱼,指的就是白鲟。
在中国古代,白鲟被称之为鲔。它一般会在春季产卵,产卵场分布在长江上游和金沙江下游。由于白鲟本身种群数量不多,而幼鱼有集群和近岸游弋的习性,常在岸边浅水区栖息摄食,很容易就会被沿江渔民捕获。
长此以往,白鲟数量迅速下降,自然增殖能力也非常缓慢。
据说,离灭绝前的最后一次被发现,还是在2003年的大年初一。
其实,长江流域分布着多达4300多种水生生物。其中,鱼类400多种,长江特有鱼类170多种;拥有白鱀豚、白鲟、中华鲟、长江鲟、长江江豚等国家重点保护水生生物12种。
而这种白鱀豚,是世界上所有鲸类中数量最为稀少的一种。
是啊,存在了1.5亿年的长江白鲟,曾被人称为“水中大熊猫”,“长江河神”。此次宣布白鲟灭绝,我知世上再无白鲟了。
不少网友与我一样心疼,都说从未遇见,听闻已是永别。
是啊,白鲟,这一古老的生物,却被永远留在了历史里。
再见了,中国“淡水鱼之王”!
展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