翟德芳/文 在中国的古人中,曹操恐怕是最为老百姓熟悉的人物了。得益于《三国演义》和各级各类地方戏曲的巨大影响,曹操几乎是民间妇孺皆知的人物。我也不例外。在人生的前二十年,我对曹操的认知,几乎都来自《三国演义》,后来上大学,读到《三国志》,对曹操的认识才有了一些改变。多年来,我对曹操的兴趣始终不减,而且由于曹操高陵的发现以及关于其真假的公案,引发了曹操后代DNA的测定,发现其中的一支竟然就在我的老家辽宁东港的大孤山镇,这就更使我对曹操的人生及身后事充满了兴趣。
说到身后事, 2008 年至 2009 年,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发掘了安阳高陵,此后经中国考古学界相关学者确认,国家文物局最终认定安阳高陵墓主为曹操。这一结论受到质疑,形成了一个不大不小的话题,也引起了我的注意,因此很想实地看一看,但阴差阳错,始终没有看成。此次河南之行,看过邺城遗址之后,离安阳已经是近在咫尺,所以有机会来曹操高陵,近距离看看这个被称为“乱世之奸雄,治世之能臣”的人物的陵墓。
说说曹操这个人
曹操(155-220),字孟德,一名吉利,小字阿瞒,一说本姓夏侯,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人。东汉太尉曹嵩之子。中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书法家,中国东汉末年的权臣,亦是曹魏政权的奠基者。
曹操画像
曹操少年任侠放荡,二十岁时举孝廉为郎,授洛阳北部尉。后任骑都尉,参与镇压黄巾军,调济南相。董卓专权,他散尽家财,起兵讨之。初平三年( 192 )组建青州军。建安元年( 196 ),他将汉献帝迎至许县,从此用献帝名义发号施令,开始所谓“挟天子以令诸侯”的生涯,相继击败袁术、陶谦、吕布等势力。建安五年在官渡之战中大败割据河北的袁绍,随后削平袁绍之子袁尚、袁谭,北击乌桓,统一北方。
建安十三年进位丞相。同年率军南征,收服荆州,但在赤壁之战中败于孙刘联军。建安二十年取汉中,次年进爵魏王。建安二十五年病死于洛阳,享年 66 岁。曹丕代汉、建立魏国后,追尊为太祖,谥号武皇帝,葬于高陵。
曹操高陵博物馆
对于曹操的功业及其为人,后世评论分歧颇大。与小说、戏曲中的“奸雄”“白脸曹操”不同,《三国志》的作者陈寿评价他“运筹演谋,鞭挞宇内……官方授材,各因其器,矫情任算,不念旧恶,终能总御皇机,克成洪业者,惟其明略最优也。抑可谓非常之人,超世之杰矣”。唐太宗李世民评价曹操:“帝以雄武之姿,常艰难之运。栋梁之任,同乎曩时;匡正之功,异乎往代。”可见历史上的曹操是了不起的政治家、军事家。
曹操墓的发现与发掘
曹操墓的发现,要追溯到 1998 年时一方墓志的出土。当时安阳西高穴村一个农民烧砖取土,在山坡上用铁棍撬黄土时,发现一块方形的石头。石头上有字,他请人辨认,知道这是一块墓志。因为其中提到了 “魏武帝”,于是这方墓志被送到安阳市考古队。
鲁潜墓志拓片
安阳市考古队队长孟宪武看了墓志,明确这方墓志是一个叫鲁潜的人的墓志。根据墓志志文,鲁潜是后赵时期的一名三品官员,卒于后赵建武十一年( 345 )。墓志提到 “魏武帝陵西北角西行四十三步”,指明了鲁潜墓和“魏武帝陵”的位置关系。
虽然这方墓志中提到了“魏武帝陵”,但当时相关机构并没有调查发掘。 2006 年,为配合南水北调工程建设,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派出考古队到当地进行考古基建勘探。恰在这时,当地流出了几件文物,其中一块石牌上写着“魏武王常所用格虎大戟”。据说这些文物就出在鲁潜墓志出土地点东南方向的某个位置。有人在这里烧砖,取土过程中发现距地表十几米有一个黑洞,深不可测。那个黑洞就是盗墓贼在古墓顶部凿开的盗洞,从顶部一直可以下到墓里。
“魏武王常用挌(格)虎大戟”圭形石牌
文物考古人员得知这一情况,实地勘察,顺盗洞下到墓底,发现这是一座规模超大、规格极高的砖室墓,墓室内许多地方有被翻动的痕迹,甚至还留有盗墓者留下的矿泉水瓶、方便面袋,可见这座墓在当代已经多次被盗。像这样的情况,如果不尽快保护和发掘,只怕难保大墓的文物和结构安全。故此, 2008 年,河南省考古机构对这座墓葬进行了发掘,由此也解开了历史上延续了 1800 年的秘密。
高陵前室发掘时的状况
曹操墓的规制与出土文物
安阳高陵,又称曹操墓,位于河南省安阳市安阳县安丰乡西高穴村,占地面积约 740 平方米,始建于东汉建安二十五年( 220 )。这是一座多墓室的大型砖室墓。墓平面呈甲字形,坐西向东,斜坡墓道长 39.5 米,宽 9.8 米,最深处距地表约 15 米。墓室平面呈前宽后窄的梯形,东面最宽处宽 22 米,西面较窄处宽 19.5 米,东西长 18 米,墓圹面积接近 400 平方米。
高陵的超长墓道
墓圹有石门,石门外有三层封门砖封闭。墓室为砖室,分前、后两室,并均有南北两侧室。前室近方形,四角攒尖顶;南侧室平面为长方形,弧形券顶;北侧室平面也为长方形,四角攒尖顶。后室为四角攒尖顶,南北两侧室均为弧形券顶。墓室均青石铺地,四个侧室有石门封闭。
高陵平面图
高陵剖面图
墓葬中发现一男二女三具人骨,分别葬在后室及其南北侧室。男性骨骼的年龄为 60 岁左右。两具女性遗骸的鉴定却有不同的认识,有人认为年纪大的为 50 岁左右,年纪轻的为 20 岁左右;有人认为年长者的真实年龄还有待于进一步鉴定,而年少者为 17 岁至 18 岁之间。研究认为,男性者是墓主曹操,年长的女性是卞太后,年轻的女性是陪葬卞太后的侍妾,不过这个结论还有争议。
高陵出土的铜带钩
高陵出土的水晶珠
高陵出土的青瓷罐
高陵出土的六边形石牌(牌上文字为白練(练)单衫二、白練(练)单帬(裙)一、白練(练)袜一量)
安阳高陵虽多次被盗,出土的文物仍有 900 多件,其中可复原者约 250 余件,包括青石圭、璧之类的礼器,铁甲、剑、镞、弩机等兵器,铜盖弓帽、伞帽、铃和煤精石虎雕等车马杂器;也有陶砚,石枕,铜带钩、带扣、铺首、钗、环、帽钉,银带扣、铺首、饰件,铁帐构件、镜、削等日常用具;还有玉珠、水晶珠、玛瑙珠、玉佩等装饰品,灶、耳杯、盘、壶、罐、托盘、盆等陶瓷器。
墓中出有刻铭石牌 59 块。刻铭石牌一类为圭形,其上刻有“魏武王常所用挌虎大戟”“魏武王常所用挌虎短矛”等铭文;另一类为六边形,其铭文内容为随葬物品的名称和数量,如“黄绫袍锦领袖一”“丹绡襜襦一”“镜台一”“书案一”“渠枕一”等。刻铭的字体绝大多数是汉隶,俗称“八分体”,字体规整,遒劲有力。
关于曹操墓的争论
关于曹操的陵墓,历史上传扬最多的,就是所谓的“七十二疑冢”。如南宋文人罗大经就在所著《鹤林玉露》的笔记中说:“漳河上有七十二冢,相传云曹操冢也。” 罗贯中在《三国演义》中说曹操临终前命人在彰德府(今安阳)讲武城外设疑冢七十二,使别人不知道他死后的葬身之地,以防他日被人盗墓。曹操疑冢之说经说书人渲染,在民间广为流传,甚至演变成绘声绘色的志怪故事。
被指认为曹操七十二疑冢的,是河北南部磁县,即古邺城或古相州西部的众多坟冢。不过考古发掘证明,这些坟冢是北朝时期东魏、北齐的贵族墓葬,包括一部分北朝皇陵。这些古墓原本都有圆形坟丘,部分坟丘甚至保存到了今天,想必宋明时代封土尚存的墓葬会更多,也因此产生了曹操疑冢的想象。
高陵的陵前建筑遗迹
安阳西高穴村大墓的发现和发掘,明确了曹操陵的所在,但这个结论也受到质疑,有人说墓葬是假造的,鲁潜墓志是假的;有人说出土石牌写着简体字,是当代人的伪作;有人认为这座墓也是曹操的“疑冢”或陪葬墓;还有人质疑墓中女性骨骼的身份,等等。
高陵出土的陶质列鼎
对于这些质疑,不少专家已经做了释疑,并申明了断定为曹操墓的理由。我不是三国时代的考古专家,但作为一个有过考古学训练的人,在现场看到墓葬的规模、用料,以及出土遗物,也不能不承认,定其为曹操墓是有根据的。具体而言,从墓葬的形制结构及出土的遗物来说,将其定为东汉晚期墓是毫无疑问的。该墓在东汉墓中规格最高,其长近 40 米的墓道、两个主室及四个侧室的墓葬形制、中轴线对称的“前朝后寝”的墓室布局,都不是一般官员所能享有的,墓主属于王一级人物无疑,东汉晚期封王的只有曹操。
何况墓中出土的“魏武王常所用格虎大戟”刻铭石牌,与曹操建安二十一年进爵为魏王相符;出土的慰项石枕上刻有“魏武王常所用慰项石”,反映出死者生前有头疾,而曹操正患有头疾。墓中没有出土豪华的随葬品,也与曹操“薄葬”的主张相符。曹操的遗嘱中要求“天下尚未安定,未得遵古也……敛以时服,无藏金玉珍宝” ,出土石牌上所记物品,可以真切地看到这一点。
“魏武王常所用慰项石”石枕
现在,当地在陵墓之上已经建起了博物馆。进入墓室,观看那些厚重的砖石建筑,以及随葬的诸般器物,我似乎又同历史上的曹操相遇。那些锈迹斑斑的铠甲、铁刀和铁剑是他戎马一生的见证;而书案、陶砚的随葬,更证明了曹操的诗人、文学家的身份。考古发现就是如此奇妙!它可以帮助我们拂去 1800 年历史的尘土,重新认识一个有血有肉的曹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