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以过去四十年为度量,在中国,跨国企业已成为重要的市场主体,见证、参与并获益于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如果以过去四年为度量,同很多企业一样,跨国企业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颠覆挑战,在寻求新增长路径上解决新的问题,贡献新的企业经验和智慧。
6月26日,在大连举行的第十五届夏季达沃斯论坛上,一场以“重塑增长:跨国公司在中国的未来”为主题的讨论吸引了来自企业家、智库、学界等多方参与。埃森哲大中华区主席朱虹,世界经济论坛大中华区主席陈黎明,贝克休斯中国区总裁曹阳,以及埃森哲大中华区企业技术创新事业部总裁俞毅,分别从多个视角分享了跨国企业在中国市场的发展经验和战略思考,探讨了在华跨国公司如何在快速变革的商业环境中化解来自技术、人才、差异化竞争、区域协同等多重压力,谋求可持续的增长。
跨国企业总部和本土关注点各有侧重
几年间,新冠疫情、气候变化、地缘因素和前沿技术的发展,都对全球跨国企业的运营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埃森哲的“变革脉动”(Pulse of Change)全球高管调研显示,自2019年来,技术、人才、经济、地缘政治、气候,以及消费者与社会这六大因素的变革速度上升了183%。
朱虹表示,过去一年,在华跨国公司无论行业内和跨行业的交流都明显增多,但因视角和环境不同,企业内总部和本地一线的高管往往侧重不同的议题。“跨国公司全球总部往往更关注供应链韧性、数据安全和合规、知识产权等方面;而跨国公司的中国CEO们则更关注消费市场复苏和客群触达、本地竞争中的差异化优势,以及人才和研发创新等。”朱虹说道。
俞毅则以跨国车企为例指出,新格局下,跨国公司在中国进入了可持续发展的新阶段,总部对于中国区的定位也在发生变化,在追求业绩增长的同时,创新、本土化融合,以及差异性竞争等维度的权重正在加大。“跨国车企在中国生产的汽车包括电动汽车,现在出口到欧洲、东南亚等地,中国团队整个从研发到生产的效率特别高,在价格等各方面非常有竞争性,因而利润非常高。”俞毅说道。
与会者也认为,在中国市场的创新、以及在未知领域探索能不能推广到企业的全球其他市场逐渐成为总部和本土沟通、研究和协作的重要方面。
技术革新成首要关切,跨国企业持续应对多重挑战
达沃斯场馆内外,技术引发的革新和挑战是企业高管的重点关注领域,埃森哲研究指出,技术已成为全球企业高管在应对变革、重塑增长的首要关切。
企业高管在认可以生成式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技术有着巨大潜能的同时,也在试图做好更充足的准备,平衡诸如客户、员工、环境等各方需求。
俞毅表示,在华跨国企业在应用生成式人工智能上已经做了很多。“中国提供了许多场景,使得跨国企业能够在这些场景里孵化出新的东西,所以我对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应用持比较积极的态度。”同时,中国本土企业也在探索国外市场的场景,同样有所启发。“不管是跨境电商还是汽车,很多业务与生成式人工智能应用场景直接相关。比如跨境电商的反向定制,企业想要知道单品能不能变成爆款,比如汽车行业的客服怎么贴近各个国家的语言习惯等各方面。”俞毅说道。
曹阳表示,公司在数字化领域已经做了很多工作,带来了生产效率等多方面的提升,但出于安全、隐私和知识产权考虑,目前其公司对生成式人工智能的态度还较为谨慎。同时他也提到,由于人工智能数据中心的能耗非常高,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出现可能会为能源行业带来更多挑战。
同时,地缘政治和贸易壁垒对跨国公司而言仍然产生了很大影响。曹阳观察到,由于地缘政治和国际贸易限制的原因,全球可能会出现两条供应链的情况。曹阳说:“我们亲身体会到,中国企业一个几百亿的项目,由于两三个小的部件无法进口,不得不加快开发、寻找中国的供应链。所以有时候我们会看到同一个产品,同一个技术,可能在两个国家会出现不同的供应链,在某种程度上是一种浪费。”
在华跨国企业不仅面临技术变革、地缘政治和贸易壁垒的挑战,也要接受来自中国本土企业的竞争。朱虹表示,在过去几十年中,中国本土公司的发展非常迅速,跨国企业如何在中国市场保持竞争力,并面对来自中国本土企业的人才竞争,是跨国企业尚需解决的问题。
全球化不可阻挡,沟通仍是正途
针对地缘政治和“逆全球化”问题,陈黎明发表了自己的观点,他认为各个国家的资源禀赋、发展阶段、资金与劳动力等水平不同,都决定了全球化趋势是不可阻挡的。
陈黎明特别指出,应该理性看待”产能过剩”论:“当年跨国公司来中国销售的时候,也经历了一个为中国制造的过程,通过贸易将他们的一部分产能通过贸易的形式销往中国,而中国有着庞大的市场,从而使得产能和消费者相遇在市场,这个过程中,技术领先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当中国的市场达到了一定的规模后,一些跨国公司才开始了在中国制造的阶段。时至今日,中国在部分领域技术上引领了世界,竞争力也有很大的提升。干预主义、贸易保护主义会导致全球的效率下降。” 同时他也提醒国内的创业者,“每个行业都有它自身的发展规律,如果要是一哄而上,恶性竞争,也是不利行业的健康发展。”
陈黎明认为,在改革开放的过程中,跨国公司实际上发挥了至关重要、不可替代的作用,未来跨国公司依然应当继续发挥重要作用,“因为跨国公司起到了一个桥梁和纽带的作用,不要隔断了桥梁,隔断了纽带。”
在俞毅看来,沟通在当前环境中有着前所未有的重要性,海外实地考察是一种全方位的沟通方式。他以前不久接待的新加坡跨国企业高管参访团为例,“新加坡专门有一个政府组织的工作坊,每年都会聚焦一个专题到海外实地考察。今年他们到中国来,主题是看中国人工智能领域的发展。参访团感觉和几年前相比,跨国公司的本土化融合越做越好,有些企业成立了创新中心或工厂,不再只是把中国当作一个销售地。”俞毅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