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年前,上海御风未来航空科技有限公司(下称“御风未来”)的创始人兼CEO谢陵将一则新闻转发至朋友圈称:20年前飞机设计专业的同学们,哪想到有今天这样的泼天富贵。
这则令谢陵兴奋不已的消息是,3月末,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科学技术部、财政部、中国民用航空局四部门联合印发了《通用航空装备创新应用实施方案(2024年-2030年)》(下称《方案》)。《方案》不仅明确指出,到2030年,低空经济将达万亿级市场规模,还提出要推进电动垂直起降航空器(下称“eVTOL”)等一批新型消费通用航空装备适航取证。
当政策的东风吹起,全国各地以及行业参与者、投资机构等,都想接住低空经济这个万亿级产业的富贵。
谢陵在9月24日接受经济观察报采访时说,航空产业是一个长周期、具有一定不确定性和风险性的产业,并不是资本能够快进快出的行业。但他没想到,这个行业竟会在2024年进入资金追捧期,由他创立的御风未来也乘风而起,成为资本青睐的幸运儿。
在谢陵接受经济观察报采访前几天,御风未来宣布完成超2亿元Pre-B轮融资,该笔资金将主要用于推进下一阶段eVTOL的产品研发、测试、适航审定等进程,以及在粤港澳大湾区和环杭州湾长三角地区的研发制造中心建设、应用场景探索等。
前进方向选择eVTOL
低空经济是指在1000米以下(可延伸至3000米)的低空空域内,围绕各类有人驾驶和无人驾驶航空器的低空飞行活动及相关服务与技术所形成的经济体系。它包括无人机、直升机、eVTOL等各种航空器,以及这些航空器在物流、农业、城市建设、应急救援等领域的应用。
谢陵自认不是较早抢占低空经济风口的创业者,他在中国商飞上海飞机设计研究院参与设计C919大飞机长达7年后,在2016年才看到eVTOL可以在多领域发挥的作用,遂与同事刘十一在上海浦东创办了御风未来的前身——上海福昆航空科技有限公司,后在广东中山成立了中山福昆航空科技有限公司(下称“福昆航空”)。由此,这个兼具传统大型民航客机研发和新型智能化飞行器研制经验的团队,开始系统性地开展高性能无人机的研发、制造、销售和运营。
6年前,谢陵团队凭借一架可收放旋翼无人机原理样机,在中国创新创业大赛中山赛区夺魁,后来,团队在工业无人机领域打下了福昆航空的品牌根基。2020年,谢陵团队的无人机产品完成商业化运营后,他们开始思考未来的方向,要在航空器的大小之间做个选择。
彼时,深圳已经有不少非科班出身的飞行器设计师、航模从业者以及消费电子行业人士,把无人机这个产品当作C端消费品在做。对于从传统航空领域转型而来的谢陵团队而言,他们的设计能力更适合做技术难度更大的航空器。于是,与福昆航空无人机产品迭代并行,谢陵团队探索起了eVTOL的系统开发和研制。
2021年4月,谢陵成立了御风未来,目标是打造高安全性、高性价比、绿色智能的eVTOL。在他的规划里,这将是一家在未来城市的立体交通,特别是空中出行方面提供创新解决方案的企业。与做无人机4年就迈出商业化的第一步不同,御风未来成立之初,当谢陵提出要搞载人eVTOL时,并没有资本愿意相信他。
一个不容忽视的现实是,那时的中国对无人机这一航空器都处于观望状态,认为空域等问题充满不确定性,无人知晓政策何时甚至是否会对eVTOL放开。
缺少前车之鉴,只能自己投石问路。
谢陵告诉经济观察报,eVTOL行业需要资金投入,更需要耐心支撑。在御风未来创立后,福昆航空作为御风未来旗下公司,一直通过工业无人机销售反哺母公司,以保障后者的创新研发。
关于新经济的双向奔赴
福昆航空的成功商业化经历,虽然在一定程度上验证了谢陵团队的技术实力,但要讲好用eVTOL载人出行的故事,既在低成本、高安全性等技术维度考验着团队,也在前瞻性和判断能力方面考验着投资人。
谢陵把那个阶段称为“风还没有来时”,投资人中即便有人看到了eVTOL的发展方向,却鲜少拿出真金白银。盛大网络、连尚网络创始人陈大年成为谢陵的“天使”,支撑这个团队走过了艰难的初创期。后来,御风未来又获得云晖资本、容亿资本、天善资本等机构投资。自去年末至今,谢陵直观感受到,他所在的行业被资金追着跑了起来。
今年9月前,御风未来累计融资1.5亿元,在它披露新一轮融资前,峰飞航空、小鹏汇天以及沃兰特航空先后在8月公布了各自的融资消息。处于核心技术和应用地位的eVTOL整机供应商,俨然成为资本的宠儿。
区别于上述几家企业,御风未来这一轮融资广受关注,与“国家队”创投机构的加入不无关系。中山国资委下属企业中山创投领投,上海市金山区通过彬复资本参投。
谢陵团队创业至今一直在粤港澳大湾区、环杭州湾长三角地区进行布局。谢陵认为,这两大区域跨水域、海岛等,经济发达,人员、货物流通频繁,对eVTOL的需求既旺盛,付费能力还强。
御风未来在这两大湾区展开运营的风险也相对较低,谢陵称,两大区域内拥有低空经济最好的起步场景,“一个产品的成熟,不能闭门造车做出来”。
与自动驾驶汽车企业会去地方政府拿牌照并实际上路类似,御风未来推出的垂直起降固定翼无人机E6等产品,在2022年参与到广东、福建沿海多地的反走私行动中,在紧急配合相关行动组开展海岸线巡逻的过程中,有时会遇到通信效果不好、看不清等实际需求和反馈,这有助于御风未来改进产品。
“如果不把产品放到真实场景里飞起来,既暴露不出问题,也没有办法做后续完善。”谢陵说,比如在与广东中山打私支队进行大半年实战和场景配合后,御风未来形成了一个典型的产品应用案例,可以基于场景改进,从而推进产品的规模化落地。
御风未来的无人机以及eVTOL产品,可以深入中山的区位和产业场景中被应用、检验,而当地政府也能在优势基础上与新经济企业共创。这被谢陵视为区域经济与企业创新间的一场双向奔赴。
经济观察报注意到,不只有国资性质的创投资本注入御风未来,跟投的投资机构还有航发基金和沂景资本,航发基金是中国航空发动机集团下属的产业基金。沂景资本的执行董事李佳之所以看好这支eVTOL创业团队,是因为它是目前他们已知的唯一一家核心人员全中国籍、供应链全中国化、资本全人民币的公司。
国研新经济研究院创始院长朱克力表示,资本为低空经济企业提供资金支持和市场信心,促进技术创新与产业升级,但也要求企业在快速扩张的同时,保持理性和稳健,确保资金有效用于技术研发、产品优化与市场拓展,避免盲目扩张及资本泡沫。
目标不只是“飞起来”
多年来,李佳一直在航空系统上下游供应链领域深耕。他认为,御风未来“吸金”,与人才团队的技术实力以及不变的战略路线息息相关。
上述两个特点都体现在御风未来自主研发的产品中。谢陵团队进入eVTOL领域摸索一年半后,发布了载人eVTOLM1设计方案。2023年3月,2吨级eVTOLM1系列首架机在上海金山区的无人机基地下线,并在同年10月完成首飞。今年1月,中国民用航空华东地区管理局正式受理了御风未来自主研发的M1B型(即M1货运型)eVTOL系统型号的合格证申请。
完成货运取证,让谢陵对御风未来的货运商业化路线抱以期待,之后才是逐步迈向eVTOL载人阶段。
先载货后载客、先通用后运输、先隔离后融合,是御风未来探索eVTOL以及未来城市交通低空出行方案的方法论。
李佳称,航空产业的长周期背后,有资金、技术、经验、工程化以及商业化的诸多门槛要突破,想要判断御风未来的前景,分技术成功、型号成功、商业成功和产业成功这四个阶段。在李佳看来,这个团队的技术早就被验证成功了,而产品也已经有从25公斤级到100公斤级到2吨级的全系列纯电、混动无人机产品线,M1eVTOL更标志着御风未来跨越了型号成功的阶段。
谈及商业化,谢陵给出一组数据,截至今年9月,御风未来整体营收同比增长了300%,订单产品远销中东等国家,让过去驾车数小时在沙漠巡视油井的客户直接坐进办公室,通过大屏实时监测无人机在固定线路上对油井的巡视。
在谢陵看来,自主研发的无人机实现在多种恶劣环境下的常态化、高频次飞行,为御风未来在行业内树起较高的护城河。
李佳认为,航空领域要实现产业成功,在所有产业中属于非常困难的。他不看好在政策利好下盲目亢奋投入的项目。以造车新势力为例,活到今天的,一个巴掌数得过来。
参考全球航空发动机领域诸如通用电气(GE)、罗罗公司(Rolls-Royce)的经验,李佳在御风未来身上看到了相似之处,即从小产品做起逐步放大到整个工业或产业领域。
御风未来早期设计的一款中型复合翼无人机产品,至今仍是其主打型产品,不仅有成熟且商业化的订单支撑,御风未来还把中间等比缩放的实验机进一步变成了产品。小、中、大三个阶段都有成熟的技术和商业融合的产品,这种系列化发展的设计理念,是沂景资本看中御风未来的最大原因。
“没有看到业务的本质,盲目赶风口,最后会搞得一地鸡毛。”谢陵在采访的最后也建议,低空经济的参与者需要耐心、资金和时间,同时,要保持判断力。目前有些人把eVTOL适航视为商业化的关键,谢陵不否认适航的重要性,但从实践看,产品在某一场景的适航效果并不代表可以迅速发展起来,关键还要看市场需不需要。
谢陵建议,从载物到载人,都应该把eVTOL的性能提升带入到场景的运营中去,为从“飞起来”到“飞得好”“飞出价值”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