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情

学生不怕作业还盼考试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丁慎毅

2024-01-14 08:54:39

发现每一个学生的特长和兴趣,尊重每一个学生的禀赋和意愿,满足他们的多样化需求。

眼下临近期末,根据“双减”要求,一、二年级不得进行书面期末考试,那如何检验一学期的学习成果?据媒体报道,武汉鲁巷实验小学准备沿用上学期期末的无纸化测评活动,以“趣乐园”的形式进行,让孩子们在玩中学、学中思、思中用,体验学习的乐趣。在“趣乐园”里,学生可以摘语文的字词果、诵读果、表达果;摘数学的计算果、运用果、表达果。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可以让人有永不满足的追求。事实证明,一个孩子如果不能感受到学习的快乐,那就不可能有永续的学习动力,这是今天学校和家庭教育需要不断重温的教育常识。

虽然“双减”工作已经实施两年,但仍有一些学校的教学中,学生仍需完成大量习题、掌握各种题目的解法。事实上,培养解题能力固然重要,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才是创新的源泉。爱因斯坦就曾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

在武汉市鲁巷实验小学,教师们对于作业设计的研究不断迭代升级。翻看该校低年级学生的作业本,四处可见丰富的漫画、涂鸦、表格。还有很多作业并不体现在纸上,一次背诵、一场课本剧、一条短视频、一个小实验,也算完成了一次作业。如今,学校已实现同一年级不同班级,同一班级不同学生“一样的作业任务,不一样的作业内容;一样的作业目标,不一样的作业结构;一样的作业要求,不一样的作业形式”。这样的兴趣作业,让学生实现了从应付作业到创作作品的转变。这样的作业,学生岂会害怕?

如果说让作业受到学生欢迎,已经让人感到意外,鲁巷实验小学还把“考试”变成了学生期待的活动,更是让人叫绝。该校举办多年的“兴趣杯”BRT系列挑战赛活动就是期末考试。诸如魔方争霸、跳绳精灵、口算达人、识字大王、诵读能手、百科百答等项目的挑战赛,立足于学生学科兴趣的发现和培养,让学生尽情展示自己在该学科方面的学业成果,命题中不仅考虑教材的内容,还会渗透生活中学科素养生成点的链接。这样的期末考试,学生怎能不盼?

教育公平有一个重要内涵,就是让每个孩子的兴趣和潜能得到充分发展,而不是只发展一部分孩子的兴趣和潜能。兴趣教育是落实“双减”要求、做好提质增效的一把钥匙。“双减”背景下,以学生为中心的个性化、多样化教育已成必然要求。

继续深化“双减”,就要进一步统筹好作业、考试、监测和日常评价,重点评价学生实践创新能力、解决问题能力、沟通合作能力。这尤其需要从层层禁锢中解放孩子们的玩趣,找回孩子们浓烈的学趣,将孩子们日常的玩趣、学趣提升为未来坚定的事业志趣,从而把兴趣的种子播进教育的土壤里。这就要像武汉鲁巷实验小学那样,发现每一个学生的特长和兴趣,尊重每一个学生的禀赋和意愿,满足他们的多样化需求,引领他们的个性化发展,让他们不怕作业还盼考试,让他们用自己的方式活出精彩的自己。

来源:东方网 作者:丁慎毅 

展开全文

相关推荐

正值高校毕业生离校就业季,人社部:将重点做好“五个集中”,帮助未就业大学生尽早就业

市场监管总局发布首个校园配餐服务管理国家标准

教育部召开边境地区基础教育发展工作推进会

免责声明:本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供参考、交流,不构成任何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