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当教师不是铁饭碗后你还会卷教资吗”相关话题掀起热烈讨论,否定的回答占据了大多数。不是想成为教书育人的老师,而是想得到一份稳定的工作——这种对“铁饭碗”的过度追求的现象值得我们思考。
之前网络上流行着家长“快乐证”的说法,分别是驾照、英语四六级证书和教师资格证。许多大学生在对人生还没有明确规划的时候,就开始忙前忙后地进行考试报名。如果你问他们为什么要考教资或者你以后是想当老师吗,大概率得到的回答就是“我看大家都在考”“家长让我考我就考了”和“有这个证书也相当于有个保底嘛”。
求稳仿佛是普通人一生都逃不出的命题。就像考教资这件事,大学生和家长们的统一想法就是如果寻求不到一个满意的工作或人生道路,那么手上的这本证书就是最后的选择。有了它,自己会多一个选择;有了它,人生会更加稳妥。诚然,追求平稳的生活是大多数人的选择。作为大千世界的一个平凡个体,我们都想着健康地、普通地过完一生,于是我们追逐“铁饭碗”,踏上那些看起来不会出错的道路,随大流地做出人生岔路口的每一个选择。
然而,“铁饭碗”永远都是“铁饭碗”吗?最近教育部发文《清华大学大力推进高水平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中提到“实行教师退出机制”。无独有偶,2024年2月,天津大学建立教师转岗机制,教学、科研能力“双弱型”教师须让出岗位,竞聘转岗。不久的将来,教师可能退出“铁饭碗”的行列,到那时,大家会选择一拥而上去考公,还是重新审视和思考未来的职业选择?
现实中不乏千辛万苦进入体制内,却认为自己不合适,最终选择离开的人。他们或是找到了一份自己喜欢的工作,或是还在找寻的路上。这也恰恰证明了,不是对每个人来说,“铁饭碗”都是最好的选择,而是要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选择适合自己的道路。人生是一场丰富多彩的旅程,在千帆阅尽后,我们一定能找到自己真正想做的,爱我所爱,不问东西。
人生不应只追求一个“铁饭碗”。我们应摆脱传统观念的束缚,勇敢地探索未知的领域,追求多元化的发展。只有这样,个人才能更好地实现自我价值,将“铁饭碗”变成自己的“饭碗”。
来源: 红网 作者:段雨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