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际独立第三方检测、检验和认证机构德国莱茵TÜV宣布,时尚与生活方式在线零售商SHEIN仓储物流园区获得其废弃物零填埋管理体系认证(亦称“零废工厂”认证),这也是SHEIN在绿色可持续发展领域的又一实践缩影。从创新数字化柔性供应链模式在源头解决服装制造高库存顽疾、减少浪费,促进产业升级与提效减废,到覆盖业务全流程的ESG实践,以技术创新和绿色发展为驱动,SHEIN成为新一代中国全球化企业持续践行产业新质生产力的代表之一。
TÜV莱茵于2019年推出废弃物零填埋管理体系认证服务,通过管理流程和量化绩效两个维度,评估企业的废弃物管理水平。经过多年的技术积累和市场沉淀,TÜV莱茵废弃物零填埋管理体系认证已被医药、食品饮料、电子、设备、汽车及零部件、包装材料、家电等行业的国内外知名企业所熟知并选择。
按照 TÜV莱茵废弃物零填埋管理体系认证要求,SHEIN仓储物流园区导入废弃物全生命周期管理办法,从源头减量、重复利用、资源回收、减少填埋等环节着手,推动固体废物治理向“高效、高值、规模利用”升级,力求高效减轻环境负荷、有序实现绿色低碳转型,这是SHEIN加速推动业务绿色可持续发展,实践新质生产力,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
今年2月,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构建废弃物循环利用体系的意见》,指出构建废弃物循环利用体系是实施全面节约战略、保障国家资源安全、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的重要举措。为加快构建废弃物循环利用体系。TÜV莱茵大中华区管理体系服务企业可持续服务总经理陈庆表示,“TÜV莱茵在检测、检验、认证领域拥有领先技术优势,截至目前,我们与SHEIN已就面料商及供应链追溯体系有效性评估、企业社会责任评估、供应链环境评估等项目展开合作;未来,我们期待双方在可持续发展领域展开更深入、更广泛的合作,共同重塑制造生命力、竞争力和新质生产力。”
作为供应链的重要组成部分,SHEIN仓储碳减排与可持续发展领域开展了众多行动。其中作为仓库碳减排项目的一个重要措施,SHEIN通过改用金属餐盘等可重复利用的餐盘,持续减少一次性塑料餐盒的使用,仅在2022年4月至12月期间,SHEIN仓库就累计减少使用了约220万个一次性塑料餐盒,同时回收再利用了约119万个PP餐盒,项目减少69.6吨塑料垃圾的产生,减少142吨温室气体的排放。随后,SHEIN这一仓库碳减排项目在整个供应链体系中持续推广。
今年3月,SHEIN仓库和工厂也积极应用“屋顶光伏”,广州仓库的屋顶上安装了4兆瓦(MW)的屋顶光伏,装机面积达到约40000平方米。从广州开始,在半年时间内,SHEIN位于佛山和江门三个仓库连续完成了屋顶光伏的安装并实现并网发电。去年12日开工、总投资35亿元的希音湾区西部智慧产业园,项目将满铺屋顶光伏,计划装机容量超过24MW(兆瓦),预计每年可减少超过10000吨碳排放。
事实上,以“自有品牌+平台”双引擎发展的SHEIN,在自有品牌领域,通过创新“在线零售+按需生产”的柔性供应链模式,不仅提高了产业效率,也极大减少了浪费,数据显示,行业平均未销售库存水平在30%,而SHEIN能将品牌的库存率降低至低个位数。同时,SHEIN从原材料到生产制造、生产、制造、物流、产品再流通等业务全流程都紧密融合ESG战略,将可持续发展理念根植于日常运营的每个环节。
就在日前,SHEIN以牛仔打印技术代替传统牛仔制作过程,其与合作伙伴创新研发的数码冷转印牛仔技术所生产的环保牛仔面料获得国际权威机构Bureau Veritas认证,认证显示,相比传统的牛仔面料生产方法,该项冷转印牛仔工艺技术能够节省高达70.5%的用水量。从2021年逐步采用数码冷转印牛仔技术至今,SHEIN在牛仔面料的生产上已节省近9000吨用水,相当于大约1800万瓶瓶装水。
此外,SHEIN还推出“evoluSHEIN by Design”可持续服饰计划,应用更多可持续原材料、技术和生产工序;携手可持续时尚企业Queen of Raw,利用行业过剩面料再生产,来减少原材料使用和全新面料消耗。技术工艺方面,除了应用数码冷转印牛仔技术生产的环保牛仔面料,SHEIN数码热转印印花技术更是被必维国际检验集团(BV)验证为零水资源消耗的印刷工艺。同时,SHEIN也在推进减少在整个运营过程中原生塑料的使用,并加快采用更可持续包装的解决方案,增加再生塑料包装袋、快递袋的使用;在产品流通环节,SHEIN已在美国上线了SHEIN Exchange二手平台,仍更多消费者成为循环经济的积极参与者。
绿色发展是高质量发展的底色,新质生产力本身就是绿色生产力,同时科技创新能够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SHEIN长期以来,不断在技术创新和绿色可持续发展领域加大投入,将可持续发展理念融入全业务流程,以SHEIN为代表的新一代中国全球化企业不断通过技术创新和绿色发展为驱动,持续践行产业新质生产力,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