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阳光明媚,春意盎然,全国各地的露营营地,软绵油绿的草坪上“长”出了一顶顶帐篷。
近年来,露营文化从小众市场走进了大众生活,露营经济释放出了强大的消费活力,一些热门的露营营地甚至出现“一帐难求”的现象。
复旦大学旅游学系副主任孙云龙认为,当下大火的露营有别于过往露营的概念。以前的露营文化更像是“特种旅行”,小众、有门槛、需要特殊设施设备。而现在的露营文化则介于出门旅游与日常生活之间。人们希望走出家门,亲近自然、拥抱自然、融入自然,只要有一片小天地,这些就都可以实现。
2023年10月,国家发展改革委、自然资源部等多部门印发《促进户外运动设施建设与服务提升行动方案(2023—2025年)》,其中明确提出支持露营场地建设。鼓励有条件的旅游景区、旅游度假区、乡村旅游点、环城游憩带、郊野公园、体育公园等,在符合相关规划及规划环评要求的基础上,划出露营休闲功能区。
“露营经济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正在从野蛮生长走向有序发展,但从‘火红’到‘长红’还需要时间。”资深从业者表示。
天眼查专业版数据显示,截至目前,现存与露营的相关企业20.1万余家;其中,2024年1-3月,新增注册相关企业1.2万余家;
从地域分布来看,广东、山东以及浙江,三地所拥有的露营相关企业位居前列,分别有2万余家、1.5万余家以及1.4万余家;
从成立时间来看,44.4%的相关企业成立于1-5年内,成立于1年以内的相关企业占32.1%。
另外,消费者在选择露营设备、装备以及露营营地时,一定要擦亮“双眼”。据天眼风险信息显示,3.27%的露营相关企业有过法律诉讼,2.45%的相关企业有过经营异常,1.10%的相关企业有过行政处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