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情

卖产品、砍管线,和铂医药们的自救之路

王丽颖

2022-10-16 08:46:20

近日,和铂医药发布两则公告,一是宣布将处于临床三期的巴托利单抗(FcRn单抗)授权给石药集团(子公司恩必普),交易总额高达10亿元;二是宣布结束特那西普(HBM9036)在中国的三期临床试验,不再入组新受试者。

和铂暂停临床产品求生

这两项决定顿时让医药圈“寒意”加深,业内认为,融资难、盈利不佳一级产品推广较难,让一些研发药企陷入困境,此前一心想从Biotech转型为 “研、产、销”一体化的Biopharma愿景破碎,目前,最重要的就是断臂求生,活下去。

受此消息影响,和铂医药股价连日来不断下滑,五日内跌幅超30%,截至10月13日收盘,报收1.35港元/股。而公开资料显示,和铂医药2020年12月10日在联交所上市时,发行价为12.38港元/股,不到两年时间,其股价已跌超80%。

先看和铂医药与石药集团全资子公司恩必普药业有限公司达成的协议,和铂医药将巴托利单抗(HBM9161)在大中华区(包括中国大陆、香港、澳门及台湾)开发、制造及商业化的独家权益转让于恩必普药业。根据协议,和铂医药将获得最高总额超10亿元人民币,包括1.5亿元预付款及其他潜在里程碑付款;此外,和铂医药还将根据产品年度净销售额获得分层销售提成。

巴托利单抗到底是一款怎样的药?为什么和铂医药舍得让出去?记者了解到,巴托利单抗研发药企为韩国生物医药公司HanAll Biopharma。Immunovant公司拥有全球除中国外的地区商业化权益,如北美、欧洲等;和铂医药则拥有中国地区的商业化权益。

巴托利单抗是大中华区首个进入临床开发阶段的新型全人源抗FcRn单克隆抗体,可阻断FcRn-IgG相互结合,加速体内IgG的清除,从而达到有效治疗致病性IgG介导的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效果。作为大中华区临床方面最前沿的FcRn抑制剂,巴托利单抗有望成为针对多种自身免疫性疾病的突破性疗法,目前正在大中华区开展多项临床研究,包括重症肌无力(MG)、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NMOSD)、甲状腺相关性眼病(TED)、慢性炎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根神经病(CIDP)及天疱疮(PV)等多种适应症。

值得注意的是,就在2021年2月,Immunovant发文表示,由于副作用明显,决定暂停巴托利单抗治疗甲状腺眼病在海外的Ⅱb临床试验。该消息发布时,和铂医药股价也出现过暴跌。

巴托利单抗、特那西普(HBM9036)是进展较快的两款产品,为什么要让出即将进入收获期的创新药?业内分析称,可能和铂医药连续亏损有关。2022年上半年,和铂医药总2763万美元,同比增长1149.10%,归属母公司净亏损7305.10万美元,亏损同比扩大18.67%,且净现金仅剩2亿美元(利息收入220万美元),难以支撑现有要款肿瘤药的研发开支。

数据显示,上市前,和铂医药就亏损居多。2018至2020上半年,和铂医药收入分别为148.3万美元、541.9万美元及607万美元;同期经营亏损分别为3458.3万美元、6749.6万美元及4838.2万美元;上市后依然没有扭亏,且开支越爱越大,又叠加疫情影响,如今已经“无钱”可烧。

那么,本次出让巴托利单抗和停止临床试验特那西普,是否意味着和铂医药会改变发展战略?甚至研发管线?截至记者发稿前,该公司并未给出回复。

本次暂停临床的特那西普,是和铂医药于2017年自HanAll Biopharma引进,其潜在适应症包括干眼病、虹膜炎及湿性黄斑变性在内的炎症性眼科疾病。从前景看,这一领域潜力较大,因为目前中国干眼患者约有3.6亿人,预计到2030年,干眼病药物市场规模将超过420亿元人民币。而且,根据中报消息,特那西普原计划于2022年下半年提交BLA申请。

资料显示,和铂医药是一家专注于肿瘤及免疫性疾病领域创新药研发及商业化的全球化生物制药企业。目前自有的抗体技术平台Harbour Mice®可生成双重、双轻链(H2L2)和仅重链(HCAb)形式的全人源单克隆抗体。基于HCAb抗体平台开发的免疫细胞衔接器(HBICE®)双抗技术能够实现传统药物联合疗法无法达到的抗肿瘤疗效。此前,高瓴资本、贝莱德、黑石等明星资本均投资过。根据公司2021年年报,此前拥有10种专注于肿瘤与免疫性疾病的候选药物。

石药集团们抱团“过冬”

本次接手和铂医药巴托利单抗的是石药集团子公司恩必普药业,该公司同意向和铂医药支付人民币1.5亿元的首付款,最多人民币5000万元的潜在技术里程碑付款,最多人民币4亿元的潜在开发和监管里程碑付款,以及最多5750万美元(约人民币4.11亿元)的潜在销售里程碑付款。恩必普药业同意根据该产品于该地区的年度净销售额向上海和铂医药支付分层销售提成。

资料显示,石药集团是一家主要从事药品生产和销售的投资控股公司。其成药包括抗生素、心脑血管用药、糖尿病用药、精神神经用药、抗肿瘤用药及中医药产品。公司以“石药”品牌销售其产品,包括成药部门、抗生素(中间体及原料药)部门、维生素C(原料药)部门及咖啡因及其他(原料药)部门,分别从事生产及销售相关药品业务。

今年以来,石药集团也出现了“增收不增利”的情况。截至上半年,公司营业收入156.10亿元,同比增长12.93%,股东应占溢利减少3.1%至人民币29.66亿元。就在今年一季度,该公司净利润规模有所下滑,多家大行降低了石药集团目标价格。不过,石药集团认为,虽然受疫情影响,但其在艰难的环境下依然创造了亮丽的业绩增长。其中,创新药产品继续保持高速增长,恩必普、多美素、津优力、克艾力等重磅品种销售业绩依然不俗。

目前还并不知道,接手和铂医药巴托利单抗能为其带来多大的收益。不过,今年以来,石药确实收购动作不断。

2月8日,石药集团完成对广州铭康生物母公司珠海至凡100%权益收购,并将向铭康生物注资1.54亿元,获得第三代特异性溶栓药铭复乐(注射用重组人TNK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2021年3月、11月,石药集团分别引进康诺亚IL-4Rα单抗CM310、TSLP抗体CM326。2021年8月,石药集团10亿元引进康宁杰瑞HER2靶向双抗KN026。

其实,出售产品、砍掉研发管线、报团取暖已经成了创新药企今年以来常用的手段。8月16日,云顶新耀发布公告,将戈沙妥珠单抗在大中华区及部分亚洲国家的开发和商业化独家权利“退回”给Immunomedics。而就在6月7日,戈沙妥珠单抗刚刚获得了中国上市批准。

6月5日,三叶草生物公告,暂停对SCB-313(TRAIL-三聚体肿瘤产品)、SCB-808和SCB-420(Fc融合蛋白项目)的继续投入。公司强调,新冠候选疫苗SCB-2019(CpG1018╱铝佐剂)的注册申请是三叶草生物当前的首要任务。

6月14日,沃森生物公告,控股子公司上海泽润终止重组EV71疫苗研发。上海泽润将集中优势资源全力推进双价HPV疫苗WHO PQ预认证、9价HPV疫苗临床研究、重组新冠疫苗海内外临床研究等。

来源:国际金融报 作者:王丽颖

展开全文

相关推荐

润达医疗回复年报问询:集采“重创”传统业务 上下游两头“挤压”

寂静的战场:中国创新药迎“爆款”竞速

赫力昂全资收购中美史克,强化在华非处方药领域布局

免责声明:本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供参考、交流,不构成任何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