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观察报 记者 周应梅 2010年大学毕业工作至今,13年时间陈才换过三份工作,先后做过存储工程师、云架构师,现在的工作是云计算细分领域灾备行业的工程师兼管理者。
陈才见证并参与到国内企业数字化转型的过程。十年期间,云计算和大数据技术落地,信息化和数字化从互联网向传统行业覆盖,给各行各业带来了颠覆性的改变。
时代的需要推动着个人的选择。陈才在2009年决心跨行到IT行业,在公有云成熟后,2016年转向云计算领域,他的职业经历充满个人奋斗、抉择,也可以看到十几年的技术变迁。
夺下“敲门砖”
2009年还在读大三的陈才,发现土木工程专业不是自己想从事的方向,于是决定转行到IT行业。当时决定跨行的陈才考了RHCA认证(红帽认证架构师),为拿下这个“敲门砖”,培训加考试花费超过3万元,当时也是一笔不少的费用。陈才说,要转行必须破釜沉舟,这样才能脱颖而出。当时国内认证RHCA的人比较少,陈才是国内第33个拿到这个认证的人。
2010年,拿到IT行业“敲门砖”的陈才,从武汉到了上海,第一份工作是存储工程师。当时公司很多10年以上的计算机领域专家,都来自IBM、思科、EMC这些大公司,他们基本上都已经实现财务自由,这些人当时是新入行者崇拜的对象。
陈才说IT行业10年前就开始“卷”了,刚入行的时候,陈才基本上每天会工作12个小时,早上9点上班,在公司会待到晚上9点回家。当时工资五六千块钱,比他想的高点。
工作一年后,陈才又对oracle数据库产生了兴趣,自发考下了OCP(数据库认证专家)证书。陈才还记得,当时公司老板看到他的学习态度,还帮他报销了一半的考证费用。
“当时的状态还是比较亢奋的,每天也能干很多事情。当时上海有一个雪亮工程,整个城市街道开始安装监控摄像头,后端需要用到存储,我负责整个上海市黄浦区的存储维护,每天要跑两到三个派出所。”陈才说。
在第一家公司待了三年左右,陈才理解了公司商业模式和行业生态。这期间,陈才也从基础的售后存储工程师到存储交付主管,开始管理团队。陈才告诉记者,存储工程师按照项目纬度也分售前工程师、售后工程师和运维工程师。做售后工程师没有进步空间后,他决定转到售前工程师方向。
2013年陈才换到了一家华为体系公司,公司服务华为客户,在这里陈才工作了5年多时间,也从售前存储工程师转向云架构师。
起初三年,陈才的工作是售前工程师兼项目经理的角色,客户要买华为产品或方案,需要提供咨询,交付及维护相关服务。同时陈才也开始学习项目管理,主要针对于中大型的项目,看具体怎么交付。在这里,陈才也提及996是常态,常常需要跟客户线下沟通,工作量都比较大。
三年一到,陈才对所从事业务已经很熟悉,他感到自己又遇到瓶颈了。2016年,正值公有云兴起之际,华为云、阿里云、腾讯云等公司的业务已经相对成熟,陈才对云架构产生了兴趣,于是在公司内部转为云解决方案架构师,他表示相当于云计算售前工程师。做了两年之后,公司的这块业务团队也从七八人增加到二十多人,然而陈才认为,这样的体量还远远不够支撑飞速发展的业务,投入还需要更大。
2019年,陈才新工作换到一家灾备领域厂商,可以理解为云计算的一个分支,是专门给企业做业务系统的灾备,涉及数据备份、数据切换等。目前陈才就在这个领域深耕。
工程师见证的技术变迁
陈才从业的13年期间,见证了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解决方案落地,他的工作也直接参与到了企业数字化转型。
云计算和大数据,这几年对传统行业带来了颠覆性的改变。陈才记得,在上海有一家做OLED(有机发光二极管)的公司,这家公司在2017年采用了大数据技术,用大数据分析良品率。经过分析后,大数据这套系统给了一些建议,使得整个OLED产品的良品率提高了3个百分点。“这很吓人的,值很多的钱,当时我感触比较深。这是通过信息化带来颠覆性改变的典型案例。”陈才说。
陈才告诉记者,最近还有一个例子,是给一家医院做业务系统割接,当时大概是在晚上12点左右有一位病人刚到急诊,病人需要拍片,整个业务系统割接他们只花费了5分钟,没有耽误病人治疗。2019年这样的业务系统割接,需要半个小时或者1个小时。“我当时就想,如果技术不够成熟,还是半个小时、一个小时,患者过来后系统也是停机状态,不能拍片,将带给患者很大不便,因为当时我从急诊处得到消息,那个患者情况比较严重。”陈才称。
陈才表示,2012年国内信息化还是一个起步阶段,由于成本原因各方面并不完善,当时做得最好的,还是互联网BAT三巨头,其他传统行业像医疗、制造业基本上都是刚起步,很多人可能还觉得可有可无,特别是制造业经常会出现宕机的情况。
陈才提及,2014年后,大数据和云计算这两个解决方案开始落地,传统行业的数字化也自此开始加快步伐。最大的改变是降低成本,以及传统行业数字化,以前可能需要自己去做一套系统,“要请‘正规军’,工资都比较高,设备费用、运维费用成本都比较高。有了云计算之后,都用云计算的标准做建设,云计算把这个东西变成了切片,可以按需买。好比你需要用摩托车,你不需要自己生产摩托车,只需要买。这是由云计算带来的变革。”陈才说。
陈才认为,大数据主要解决了一个根本问题,即数据可视化。同时,可以做一些智能的分析加工,清晰准确的数据还可以辅助决策。
“2014年之前,这两个技术早就存在,但是迟迟不能落地到具体行业里。技术落地到具体项目,真正产生的价值大家才知道,而不是一个概念。比如这几年也有很多概念出现,像区块链,但是现在还没有得到落地。”陈才说。
陈才表示,现在可以看到企业都在“+智能化”,比如建筑行业的智能楼宇,还有智能水治理、智慧农业等,其实都是把计算机相关的领域技术赋能到传统的行业里。这也是工业革命之后的信息化革命。
说起这十年里技术方面最大的变化,陈才认为是国产化。此前从底层芯片到操作系统、应用软件等大多依赖进口,而这些年也出现很多公司在国产化替代。
陈才认为,国产化趋势接下来还会是颠覆性的,国家层面也在支持,行业人员也经常会聊起,到了一定节点之后,自主自强才能立足。包括个人消费品,像手机领域也出现了一大批国产品牌。
陈才现在所从事的灾备行业,就是走国产化替代的一个领域。“我们把这一块叫做信创(信息技术应用创新产业),当做一个生态去做的。”陈才说,这个领域国内已经有爱数、鼎甲科技、英方软件这样的代表公司,也有很多小公司,大厂里华为也在耕耘。“2012年信创的前身还叫核高基。当时我国比较知名的操作系统有中标麒麟系统,不过那个时候没有大规模应用。”陈才告诉记者。
陈才表示,直到2016年前后,华为推出了云计算服务方案鲲鹏,国内的生态才慢慢跟上。
契合时代需要
陈才所在的IT行业,也是收入最高的行业之一。填计算机志愿的学生和智慧+专业学校逐年增多。“我经常跟下属和新人讲,我们现在能拿那么高的工资,真的是因为自己的能力吗,那是因为时代需要。”陈才表示,现在能拿高工资的都是积累,一头扎进来的应届生,想拿那么高的工资比较困难,现在计算机专业工资下限已经很低。
2022年应届毕业生超过1000万人,就业竞争加大。陈才平时也管招聘,计算机专业五六千元起步的也有,2010年他刚入行的时候也是这个水平。
从业两年后,陈才就一直带入行的新人,自己也是从新人时期过来,在知识技能和职业素养上,他总是不遗余力指导新人。到现在,他带的第一批新人也成了他的老朋友。他认为,新人最需要有人帮他们规划好前两年的职业发展,以及帮助了解整个行业生态。“往前的几年新人要半年才能独立工作,现在的小孩专业素质高了,1个月就行。”陈才对记者表示。
陈才告诉记者,到现在他已经彻底成为行业人,很难想起来自己是跨行进来的。而初入行时很多技术需要自学,思维层面要理解通透也是一个大的难点,陈才说,直到后来做过几年管理后,思维层面才跟得上主流圈。
13年里陈才只换了三份工作,换工作他采取谨慎态度,他希望把一个东西做透。陈才表示自己的薪资基本上都是每年涨15%~30%,是比较稳定的状态,力求把当下做好。
这些年,陈才的生活和心态也发生了很大的改变。早期一直租房子,因为项目或公司经常要搬家,自己买房子后才稳定下来,现在小孩也能在上海上学了。“真正感觉到能在上海扎根了,心态也慢慢发生变化,能在这个行业持续输出,有一种自己天生属于这个行业的感觉。跟团队新人交流的时候,我会用我的行动让他们感觉到有光照进来,让工作不那么枯燥。”陈才向记者表示。
目前这份工作,陈才感受到最大的不同是更加碎片化,与此同时上班时间也相对灵活。他管理的团队也更大了,还管理着公司几个省的授权,有时候需要线下跟客户沟通,有时候也会在家办公。
陈才告诉记者,平时比较关注行业变化和需求,不管是云架构师还是资深程序员,行业需要这个人的时候,是他恰好有这些经验时,在这之前,可能需要有多年积累,并不是一蹴而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