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近年末,又有消费金融公司增资。日前,锦程消费金融和中信消费金融于同日宣布将注册资本增至10亿元。
“今年消费金融公司相继增资主要还是为了符合监管要求,2024 年 4月正式施行的《消费金融公司管理办法》中明确要求消费金融公司注册资本实缴货币需达到 10 亿元及以上,两家公司此次增资正好卡线达标。”博通咨询金融行业首席分析师王蓬博在12月27日接受经济观察网采访时表示。
增资至10亿元
12月24日,成都银行发布公告称,公司审议通过了《关于我行参与四川锦程消费金融有限责任公司增资扩股的议案》。公告显示,因经营发展需要,锦程消费金融拟采取资本公积转增、未分配利润转增及现有股东现金出资相结合的方式,将注册资本从目前的4.2亿元增加至10亿元。
资料显示,锦程消费金融是国内首批设立的四家消费金融公司之一,成都银行为公司第一大股东。早在2022年公司就计划进行增资,但因投资者遴选阶段未征集到足够的合格投资者而终止。而在本轮增资完成后,成都银行持股比例将进一步扩大。
记者注意到,2024年锦程消费金融经历了多次股权变更。4月,锦程消费金融原第三大股东凯枫融资租赁(杭州)有限公司将其所持19%股权全部转让给了成都天府软件园,而在此前成都天府软件园还拿下了原股东浩泽净水出售的1.59%股份。最终,成都天府软件园以持股20.59%成为公司第三大股东。
12月12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公告显示,同意成都交子新兴金融投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受让Hong Leong Bank Berhad(马来西亚丰隆银行)持有的锦程消费金融4200万股股份(10%股权)。
在一系列股权变更后,锦程消费金融股东结构变更为:成都银行、周大福、成都天府软件园、成都交子新兴金融投资集团、重庆宏广信息、丰隆银行,分别持股38.86%、25%、20.59%、10%、3.55%、2%。
尽管背靠成都银行、周大福等资本雄厚的股东,锦程消费金融上半年业绩却不太理想。截至2024年6月末,锦程消费金融总资产为124.41亿元,同比增长18.64%;实现营业收入5.30亿元,同比下降3.71%;实现净利润8022.55万元,同比下降49.62%。
在锦程消费金融宣布增资的同日,中信消费金融公司也发布公告称,已与股东中国中信金融控股有限公司(持股70%)、金蝶软件(中国)有限公司(30%)签订了增资协议,以现金形式等比例共同出资将注册资本从7亿元提升至10亿元。
中信消费金融成立于2019年,是经原中国银保监会批准成立的全国第24家持牌消费金融机构。业绩方面,截至2023年末,公司资产总额为110.38亿元,较上年末增长8.82%;贷款余额106.94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1.14%;实现营业收入7.08亿元,同比增长37%;净利润1.18亿元,同比增长36.66%。在31家消费金融公司中,公司整体发展处于中下游。
在业务合规方面,中信消费金融还需加强建设。2024年6月,该公司因合作机制与合作模式存在不足,合作业务管控不到位;综合利率等产品信息披露不规范;授信体系存在缺陷,授信审批环节不够独立;贷后管理不到位,个人消费贷款被挪用于限制性领域等违法违规行为,被监管部门罚款120万元。
7家未达监管要求
实际上,为了符合监管部门对注册资本的要求,2024年已有多家消费金融公司密集进行注册资本和股权变更。
4月,在2023年注册资本由9亿元增至29.11亿元后,宁银消费金融宣布拟再度增资至45亿元;9月,南银法巴消费金融注册资本由50亿元增至52.15亿元;10月,海尔消费金融完成工商信息变更,注册资本金由15亿元增至20.9亿元;10月,长银五八消费金融注册资本由9亿元增加至11.24亿元获得监管批复。
对此,王蓬博认为,《消费金融公司管理办法》的实施是推动消费金融公司增资的重要因素,同时也可以看出增资方式呈现多样化,从部分机构选择通过未分配利润转增注册资本,到现有股东现金出资、引入新股东等方式都有。此外,也可以看出行业集中度有所提升,毕竟一些大型消费金融公司通过增资扩大规模进一步巩固市场地位,而一些小型公司可能因增资困难面临被淘汰或被并购的风险。
“此轮增资除了满足监管对注册资本的要求外,还可以直接提升公司资本充足率,增强公司风险应对能力,有助于公司在面对潜在的市场风险和业务风险时保持稳健。此外,增资后消费金融公司拥有更多的资金用于业务拓展和创新,这不仅能够丰富公司产品线和服务范围,还能进一步提升其市场竞争力,为公司的长期发展奠定坚实基础。”王蓬博说。
记者梳理发现,在现有的31家消费金融公司中,已有20多家注册资本达到或超过10亿元。其中,蚂蚁消费金融注册资本在一众消费金融公司中最高,达到230亿元;招联消费金融以100亿元处于第二;建信消费金融以72亿元处于第三位。
不过,仍有7家消费金融公司的注册资本未达监管要求,分别是盛银消费金融(3亿元)、蒙商消费金融(5亿元)、晋商消费金融(5亿元)、唯品富邦消费金融(5亿元)、金美信消费金融(5亿元)、幸福消费金融(6.37亿元)和北银消费金融(8.5亿元)。
“由于目前仍有部分消费金融公司在注册资本或主要出资人持股比例方面尚未达标,未来一段时间内,应该还会有一些公司会继续推进增资计划。”王蓬博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