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全文共 6000 字,时长约 9 分钟
· 本文来源微信公众号:刘胜军大局观(刘胜军微财经出品)
文/刘胜军
佛教没有把中国人变成印度人,西方科学也不会将中国人变成欧洲人。——罗素
中国人的生存能力可能远胜于美国人。——费正清
我不知道美国人是否体认到,如果美国决定将中国视为敌人,他们面对的会是多么难对付的敌手。中国不会消失。——李显龙
面对人类历史的十字路口,认知决定选择,选择决定命运。
当今世界,对中美关系认知最为深刻的有几个人:
• 新加坡国父李光耀(已故)
• 中美建交的推动者基辛格
• 美国“头号中国通”费正清(已故)
• 1995年把儿子送到北京读书的《原则》作者、桥水基金创始人达利欧
• 100年前来华游历一年的《中国问题》作者、大哲学家罗素(已故)
百岁老人基辛格:中国崛起是政策和历史的必然
基辛格在2018年出席美国参议院军事委员会听证会时直言:
• 中国崛起是政策和历史的必然,中美两国在维持权力平衡上都有审视的必要,不计代价阻止大国间的直接对抗是世界运转的底线,一个两大强权对抗的世界不会让人类得利只有全世界皆输的结局。
对于充斥美国政坛的“中国威胁论”,基辛格是深感不安的:
• 中美关系只到了冷战的山脚下,但倘若允许热战爆发并失控,后果将比第一次世界大战还严重。由于中国和美国都具备不被击败的力量,因此局势的升级不会自动封顶。
“中国威胁论”背后,是西方对中国文化和历史的不了解。在100岁生日前夕,基辛格接受《经济学人》8个小时的采访时发出严厉警告:

• 华盛顿说中国想要统治世界……但答案是他们(中国其实)想要强大。他们并没想要统治世界,这不是他们对世界秩序的看法,他们也从来没有这样想过。
达利欧:读毛泽东《矛盾论》的金融大鳄
在西方精英界,达利欧素以罕有的客观立场看待中国而令人瞩目。达利欧指出,“盲目和近乎暴力的忠诚以及媒体的扭曲,阻碍了我们深入思考不同观点,这是我们时代的可怕病症”。基辛格对达利欧也是赞赏不已:
• 达利欧有一种特殊才能,善于发现我们时代的关键问题。
达利欧极为擅长从宽广的大视野看问题。他指出:
• 通常我们就像蚂蚁,在短暂的一生中全神贯注于搬运面包屑,却无暇顾及更广阔的视角看待世界。
达利欧1994年第一次来到中国,1995年就把11岁的儿子麦修送到北京史家胡同小学读书,并寄养在朋友家中。为了解中国,达利欧甚至努力阅读毛泽东的《矛盾论》和《实践论》。这种功夫在美国是极为罕见的。

在达利欧看来,资本主义是帝国兴起的关键,也是失败的原因。资本主义带来的激励,可以拉动财富的增长,但同时伴随着财富差距的扩大,认为这一体系不公平的人就会越来越多。进而,内部冲突导致巨大变革。在我看来,达利欧最大的贡献就是提出了一个“帝国兴衰的巨型周期“。

达利欧认为,美国人必须认识到中美之间的巨大差异:
• 对美国人来说,300年是一段很长的时间;对中国人来说,这是最近的事情。
• 中国人更具战略性和哲学性,美国人更加战术性和冲动。

• 儒家-道家-法家-马克思主义哲学对中国领导人的影响,比基督教-欧洲哲学对美国人的影响要大得多。
• 中国强调集体,美国强调个人。
• 中国是自上而下运行,美国是自下而上。
• 中国在近代的百年屈辱,让中国对主权和尊严更加敏感——美国如想避免热战,与中国打交道时就必须保持谨慎。
新加坡国父李光耀:我不相信中国人有心要取代美国人
小国大外交,首推新加坡。李光耀极具全球视野和政治智慧,是20世纪最出彩的政治家之一。李光耀与邓小平、蒋经国等政治人物均保持了良好关系。对于中美的 “世纪博弈”,李光耀说:
•我不相信中国人有心要取代美国人。
• 美国绝不会轻易地接受中国也登上至高无上的地位。古希腊哲学家修昔底德说:“强者做自己想做的事,弱者听任命运摆布”。
•美国人的问题是,他们带着相信自己有能力改变制度的想法介入,结果是一次又一次证明他们错了,他们没有改变世界。
李光耀更被誉为世界政坛的 “智慧大脑”。李显龙作为李光耀之子,自然也得到了不少真传。

中美打架,全球受伤。李显龙指出:
• 中国必须意识到它的成功开创了全新的世界格局,不能期望其他国家继续以扶助弱小国家的方式相待。尽管中国可能还需要几十年才能成为一个真正的发达先进国家,却不能到了几十年后才肩负起更大的国际责任。
• 中国从国际体系获益良多。中国领导人已站出来强烈表达了对全球化和以规则为基础的国际秩序的支持。现在,它必须通过行动来说服国际社会,在处理双边关系时,中国不会采取重商主义的做法,只把合作看成交易,而是以开明和包容的态度看待其长远利益。
•大家必须接受中国会继续壮大的事实,并且了解阻止中国不断强大是不可能的事,更非明智之举。和其他国家一样,中国也拥有合理的利益和期望,包括开发本土的高端科技,如资讯通信和人工智能。作为国际体系的主要利益相关者,中国必须能在国际机构如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和世界贸易组织等,扮演恰如其分和具建设性的角色,否则它会另起炉灶。
• 作为世界头号强国,美国所必须做的调整最为艰难。无论这项工作有多艰难,如果美国能取得新共识,让中国的期望融入现有的规则和规范体制,这将为两国带来好处。
• 中国人对美方的态度也变得更强硬。有些人认为美国正试图阻挠中国成为世界强国的雄心抱负。他们相信,无论中国做什么,或是在各别课题上做出让步,美国永远都不会满意。他们对中美“文明冲突”的论述感到担忧,也不接受任何他们视为是美国试图将其政治体制和价值观强加于中国的做法。
• 中国也无法轻易扳倒美国。到目前为止,美国仍然是世界第一强国,它的经济是世界上最具创新力和最强大的,其军事力量和开支也远远超过中国。美国人担心中国会赶上美国,但尽管中国在一些领域可能领先美国,中国仍需要很长的时间,才能和美国分庭抗礼。
• 中美关系若持续紧张和不明朗,即便最后没有发生严重冲突,也将对全球带来巨大破坏。很多重要的课题如朝鲜半岛局势,核不扩散和气候变化等问题,若没有中美两国和其他国家的全面参与,将难以解决。
李显龙分别送给美国和中国一句箴言:
• 致美国:作为世界头号强国的美国,必须容纳一个更有影响力的、日益强大的中国。美国也必须接受,阻挡中国的崛起,是不可能的,也是不明智的。美国必须与中国寻求建设性的关系,以及在经济上互相依存的关系。
• 致中国:成为一个世界强国之后,中国本身也应该设身处地,考虑到其他国家的利益和感受。这样,中国才能和世界各国和平相处,才能成为大家眼中一个宽容大度的国家,以及一个共谋福利的伙伴。
既懂美国又懂中国的新加坡总理李显龙说:
• 我不知道美国人是否体认到,如果美国决定将中国视为敌人,他们面对的会是多么难对付的敌手。中国不会消失。这不是苏联,也不是矫饰的门面。这是一个充满活力和力量,拥有人才并决心在世界上占据一席之地的国家……很大一部分也是来源于民众深深的自豪和自信。也许他们接受的“受害者叙事”比别人会多一些,但是,他们真诚地相信他们被践踏过。他们记住他们的过去,并决心继续前行,告诉别人:我们不会消失。
“美国头号中国通”费正清: 中国人的生存能力可能远胜于美国人
在帮助美国人了解中国方面,没有任何人可以超越费正清(John King Fairbank,1907-1991)的力量。他是无法超越的中国问题权威,是无数美国人了解中国的一扇窗户。赖肖尔(Edwin Oldfather Reischauer)曾经如此评价费正清:
• 在使美国人了解中国,了解中国的传统、纷扰不宁的近代历史以及中国神秘莫测的现状等方面,谁的贡献也没有费正清那么大。

1929年费正清赴英国牛津大学求学,研究题目为19世纪中英关系。为撰写博士论文,费正清于1931年夏赴中国调查进修,考察海关贸易、学习中文,主要受教于蒋廷黻(历史学家,被誉为国民党官员中“最知外交的人”),曾短期兼职清华大学经济史讲师。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费正清在北平结识了北京大学校长胡适、北平社会研究所所长陶孟和、中国地质调查所研究员丁文江等人,并与外文教授叶公超、建筑学家梁思成与林徽因夫妇、哲学家金岳霖、政治学家钱端升和物理学家周培源等结为好友。有这么多的顶级学者作为朋友,费正清的福分不浅。
对于中美关系,费正清指出:
• 美国的扩张(或帝国主义),中国的民族主义皆可溯源过去,如今又勾勒着当代政治图景。结果中美关系仍然在错误路上摇摆不定,不同的价值观和利益使双方彼此摩擦。
• 首先必须承认我们自己的动力是总的西方帝国主义扩张行为的一部分。抱有实事求是观点的第一步,当然是要承认 西方侵略了中国,而不是中国侵略了西方。中国从西方侵略汲取的教训就是:中国必须要有自卫的力量,在今天就意味着民族主义。
• 一个中国不可分割的思想,是中国有史以来就存在的。这种思想不可能从中国人民的心中抹掉。这是一种由几千年的行为习惯养成的基本感情。
• 美国总是感到我们自己是恩赐的一方,并有自我陶醉之感。我们美国方式并不是唯一的生活方式。中国提供了别的出路,时间可能对中国有利。中国对人类现代面临的问题的解决之道对我们非常珍视的文化品质构成强有力的挑战。 中国人的生存能力可能远胜于美国人。
罗素:最具文明反思精神的西方哲学家
一个强大的文明,如果能保持谦卑和自省,则是人类之福。经典著作《西方哲学史》的作者罗素(Bertrand Russell,1872-1970年)就是这样一位勇于反思的跨越时空的智者。
1920年罗素访问中国,并在北京讲学一年,与美国人文哲学家杜威(John Dewey)同时在中国讲学。罗素在长沙期间,青年毛泽东曾担任他的记录员,罗素的思想也影响了毛泽东关于中国未来之思考。回到欧洲后,罗素写下《中国问题》一书,孙中山读了此书,称其为“唯一真正理解中国的西方人”。杜威评价《中国问题》说,“中国人的美德被视为一根鞭子,用以鞭打自鸣得意的西方人的后背。”1950年,罗素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罗素无情地批判了西方文明优越论:

• 我们必须马上打住这样一种认识,即我们自己是某种优越文明的传教士。
• 从一个社会受用的好东西多少是在别处作恶得到的而言,中国比我们要好。我们的富裕生活以及汲汲以求的大部分东西都是靠大范围压迫、剥削弱国而得。中国得到的、受用的东西,仅仅是靠发扬美德、费心尽力而来。
• 从人类大视角来看,因慵懒散漫在中国产生的恶,要远远小于欧美那种在全世界盛气凌人、颐指气使所产生的恶。
在罗素看来,强大不等于幸福。西方文明一味的追求物欲,未必是人类之福:
• 我们欧洲人不幸福、不快乐。我们的生活方式压力重重,要靠剥削别人、躁动求变、心生不足、产生破坏而得。为这一破坏而服务的效率只能导致毁灭。如果我们的文明还鄙视东方智慧,不能从中学习,就只能走向这一结局。中国人温文尔雅,但求正义自由。他们的文明比我们高明,能让人类幸福快乐。
• 我们西方人执迷于“进步”,把“进步”当成伦理道德,掩盖我们希望促成变化的欲望。西方人坏就坏在:残忍暴戾、躁动不安、欺诈弱者、耽于物质。
• 在我眼中,一般中国人就算到了穷困潦倒,也比一般英国人幸福快乐。原因在于,中华民族比我们这个民族更仁厚更文雅。躁动不安、好勇斗狠,让我们不知道满足,丧失了因美而悦的能力。
• 英国的确诞生了莎士比亚、洛克、休谟以及让文学艺术熠熠生辉的人物,但这并不表示我们就比中国人高明多少。牛顿、波义耳以及继承他们科学衣钵的人,之所以让我们傲然于世,是因为他们让我们在杀戮艺术方面更游刃有余。
从大历史角度看,中国在近代的落后,仅仅是暂时性的。风物长宜放眼量。罗素极其富有远见地指出:
• 我们可以从中国学习善思善悟的智慧——正是这种智慧让他们血脉相承,绵延不绝,其他古国早已消失得无影无踪。
• 中华民族是全世界最有耐心的民族。别的民族心里想的是几十年,中国人能想几百年。中华民族坚不可摧,能够继续等下去,也等得起。
• 中国与其说是一个政治实体,还不如说是一个文明实体——一个唯一幸存至今的文明。孔子以来,埃及、巴比伦、波斯、马其顿,包括罗马帝国,都消亡了;但是中国以持续的进化生存下来了。它受到外国的影响——最先是佛教,现在是西方的科学。但佛教没有把中国人变成印度人,西方科学也不会将中国人变成欧洲人。
• 我绝不怀疑,如果中国政治稳定、资金充裕,将在未来30年取得卓越科学成就。中国很可能超越西方。
由于近代中国的落后,西方文明中心论、优越论主导了很多人的认知。其实,文明需要互鉴。西方文明也很有必要向中国文明学习。罗素指出:
• 我们必须从中国学的比中国必须向我们学的东西要多。可惜,我们向中国学习的概率非常低。
• 外国人在中国生活越久,爱之愈深。看到中国人不愿以粗鲁回敬粗鲁,带着十分端重对待白人的凶残暴戾、傲慢无理时,我们不禁汗颜羞惭。欧洲人常把这种态度看作示弱的表现,其实这种态度是一种真正的力量。中国人一直凭这种力量征服了所有征服自己的人。
• 我们从犹太人那里承袭了排斥异教的观念。中国不存在互斥排异的情况,一个人可以既是佛教徒又修习儒学。
• 中国军事不强,但他们不认为杀人杀的又快又好是一个国家最重要的品质。我觉得中国人从心底里觉得中华民族是世界上最伟大的民族,中华文明是最精深的文明。
• 中国伦理道德品质的某些方面非常高明,为现代世界所急需。这些品质中我最看中的是心气平和、以理服人、不以武力胁迫。
•与白人相比,中国人欺凌其他民族的欲望要小得多。如果说世界上有那个国家“骄傲到不屑于打仗”,这个国家非中国莫属。如果中国人愿意,中国会是全世界最强大的国家。但他们只求自由,不愿主宰。
• 中国物产丰富、人口众多,完全可能一跃而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强国。中国要追求的目标,对世界很重要。中国有了复兴精神,如果再能阻止外邦为非作歹,就有可能发展一种新文明,比世界上存在过的所有文明都优秀。如果中国在实现国内安定后,不去做强国一心只想满足物欲的活动,转而建立更有效更公平的经济制度,那么中国将在人类急需之时带去一个崭新的希望。
西方文明学习中国,不仅对世界大有裨益,对西方国家自己也有莫大的好处。罗素指出:
• 老子认为,道的运行是“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 ”(生养了万物而不据为己有,为万物尽了力而不恃其能,助万物成长而不宰割它们,这就是最深的“德”啊!)“有”、“恃”、“宰”既是白人国家也是白人个体孜孜以求的目标。我认为,西方人必须对这句话深思玩味。
当然,中国也需要学习西方文明,尤其是科学精神。罗素说:
• 中国人可以从我们这里学习到最基本的效率观念,这对实际生活必不可少。中国人在学到西方的科学知识后,能给我们一些回报:让我们学学他们的包容接纳、宽宏大度、善思善悟、恬淡平和。
假如西方世界多一些罗素那样的包容与理性,人类将会少一些文明冲突、多一些文明互鉴。罗素指出:
• 中国的问题必须靠中国人自己解决。中国人了解自己的国家,西方人不了解。如果能让中国人独立发展,他们最终会找到适合自己品格的解决方案,而西方人绝对做不到。如果给中国人自由……他们就有能力从自己的传统中获得有机生长,综合东西文明之功,取得辉煌成就。
• 我们西方人认为,欧洲对亚洲的军事优越是一种永恒的自然规律,当然不是这样。而且,我们的文明优越感也只是一场幻觉。这种偏狭短浅在我们的文化中处处可见,很容易导致政治灾难,祸及人类文明。
罗素非常有预见性地指出,美国的傲慢与偏见对世界很危险:

• 有证据表明,只要触犯美国利益,或与美国人抱有的偏见有出入,开明自由原则也好、人道主义精神也罢都会失去份量。只有这些美德符合美国国家利益,或更进一步说符合金钱利益,美国才会选用这些美德加身求誉,否则就说不适用。
• 美国人会认为自由的文明举世最优。他们会执意让中国变成“上帝之国”,变得越像越好。中国人自有一套东西,能为世界文明作出新贡献。但美国会主导中国,拦着中国不让给。因为在他们心里,美国文明完美无瑕。

刘胜军
坚持讲真话的经济学家
政治经济学+大历史观
2014 年参加总理经济座谈会
天俱时集团首席经济学家
刘胜军微财经创始人
致公党上海市经济委员会委员
山东省人力资源发展促进会首席专家
著有《下一个十年》
山东·菏泽·定陶人
展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