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二十七次缔约方大会(COP27)中国角“绿色生活,共建共享—倡导公众参与绿色行动”主题边会在沙姆沙伊赫举行。在该边会上,中华环保联合会副主席杜少中表示,实现全球气候治理的目标,落实好《巴黎协定》和《格拉斯哥公约》,不仅需要国际社会携手同行,也需要广大公众共同参与。他介绍,中国是应对气候变化的行动派,并介绍了“数字碳中和”的提出和应用、“碳普惠合作网络”搭建和运行,还有数字碳账本的具体应用案例。
杜少中介绍,去年COP26的公众舆论中最深刻的一幕就是“不能用口号代替行动”,中国是应对气候变化的行动派,中国的公众也一直在努力行动,还分享了具体行动案例。
第一个案例是“数字碳中和”的提出和应用,2021年9月7日,中华环保联合会和中国互联网发展基金会,在国家网信办、国家发展改革委、生态环境部、四川省人民政府共同指导下,在四川成都举办了 “首届中国数字碳中和高峰论坛”,把数字与碳中和两个涉及全局的开放领域结合,联合100多家社会机构,向全社会发出了在5个领域加强应用的倡议书,即以数字技术助力在网络空间畅想生态文明、实现3060目标的主旋律;以数字技术赋能经济绿色转型;以数字技术推动绿色平台建设;以数字技术促进绿色技术创新发展;以数字技术打造全民生活绿色化。通过把数字与碳中和融合起来,实现了1+1>2的效果。
第二个案例是“碳普惠合作网络”搭建和运行。碳普惠是鼓励公众践行绿色生活方式的重要手段,也是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抓手。今年6月15日,中华环保联合会与生态环境部宣传教育中心、中国互联网发展基金会、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际合作中心、中国生态文明促进会共同发起了碳普惠合作网络,“合作网络”以创新碳普惠机制为主要路径,以激励公民践行绿色低碳行为和助力实现“双碳”目标为主要方向,按照“互不隶属,合作共赢”的运行方式,整合各方社会资源,推动全民绿色低碳行动,今年“碳普惠合作网络”等实践案例还写入了我国气候变化白皮书。
第三个案例是数字碳账本,也叫个人碳账本。据介绍,这是以“绿普惠云”作为第三方底层平台,广泛链接众多碳普惠合作网络机构的数字化平台,实现公众在“衣食住行游用”等方面的绿色行为量化汇总,同时也赋能企业、给予公众多种激励,实现个人、企业、政府“三位一体”的数字碳账本。目前,数字碳账本这一成果已在许多地方进行了成功应用,如北京2022冬奥会“低碳冬奥”、“北京绿色生活季”、“三晋绿色生活”、四川省泸州市“绿芽积分”等,平台一经推出就引起了公众和中央、地方各大媒体的关注,目前仅北京绿色生活季的参与人数已超过千万。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作者:李德尚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