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全国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教授童金南准备了《关于协同推进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生态环境危机应对新发展格局的提案》《关于加大对湖北地质灾害防治支持力度的提案》《关于设立公众“长江日”深化长江大保护的提案》等,提案内容涉及生态环境保护、地质灾害防治、长江流域一体化保护等重要问题。
在《关于协同推进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生态环境危机应对新发展格局的提案》中,童金南指出,我国已经从求生存迈向求生态的发展格局。我国不断推进各类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工作,然而生态环境危机的应对却没有得到足够重视。其中存在对生态环境危机的认识不足,常将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生态环境危机应对混淆,以及缺乏生态环境危机的应对策略两方面问题。
针对上述问题,童金南建议,加强生态环境危机事件的基础研究。一是借鉴地球历史上不同时期、不同强度和不同类型的生物多样性破坏与生态环境危机事件的自然发生-恢复过程的研究,启迪当代和未来“协同推进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生态环境危机应对的新发展格局”。二是加强环境微生物多样性的检测、预警与保护相关的基础研究。
同时,还应加强生态环境危机研究的支撑平台建设。加强对全国重点实验室等相关平台的布局和支持,为应对生态环境危机提供科学素材、新技术新方法,建立生态环境危机预警和应对的中国方案。
在《关于加大对湖北地质灾害防治支持力度的提案》中,童金南指出了目前特定环境条件下地质灾害防治形势严峻的问题。湖北全省80%区域属地质灾害易发区,是我国地质灾害多发易发的省份,长江三峡库区、丹江口库区和鄂西中低山区是全国地质灾害重点防治区,地质灾害隐患点多面广,在全国范围内既有特殊性,也有参照防治的代表性。
目前中央和省级资金投入只能解决较为紧迫的问题,社会力量参与程度较低,资金投入与实际需求存在较大差距,亟需党中央和国务院加大支持力度。
对此,童金南建议国家财政继续加大对湖北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支持力度,在推进地质灾害精细化调查、隐患综合遥感识别、精细化监测预警、地质灾害综合治理能力建设等方面给予资金支持。同时,建议自然资源部、科技部等上级部门加大对湖北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科学支持和技术指导,设立专项科技支持计划,组织和吸引专家对湖北地质灾害隐患的早期识别、精细化监测预警、综合治理等工作进行科学研究和技术支持,将湖北作为我国地质灾害防治试点和样板。
在《关于设立公众“长江日”深化长江大保护的提案》中,童金南表示,国家提出长江大保护不仅关乎广大流域区人民生活环境质量和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未来,而且对于世界大河流域人类主导的生态环境治理具有重要示范作用。长江流域是一个人地复杂的巨系统,长江保护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着眼于全流域的一体化保护,既需要法律、行政、科技等多手段共同发力,更需要全社会的共同能力。
童金南建议国家为长江设立一个专门的节日——“长江日”。他认为,生态文明建设是一场涉及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的深刻变革。变革全社会的生活方式,对节约环保影响巨大,会产生难以估量的绿色效益。设立“长江日”,旨在通过一个有组织的活动,调动广大人民群众保护长江母亲河健康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通过“长江日”活动,为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的保护凝聚民心、集中民智、汇集民力,推动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绿色化,共促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作者:吴文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