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月23日上午9时,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主席吴清和财政部副部长廖岷、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副部长李忠、中国人民银行党委委员邹澜、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副局长肖远企介绍大力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促进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有关情况,并答记者问。
在会议上,吴清表示,中长期资金是资本市场重要的专业投资力量,也是维护市场平稳健康运行的“压舱石”“稳定器”。日前六部委印发了《关于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工作的实施方案》(下称《实施方案》)。
吴清表示,《实施方案》明确公募基金持有A股流通市值未来三年每年至少增长10%。对商业保险资金,力争大型国有保险公司从2025年起每年新增保费的30%用于投资A股,这也意味着将每年至少为A股新增几千亿的长期资金。第二批保险资金的长期股票投资试点将在2025年上半年落实到位,规模不低于1000亿元,后续还将逐步扩大。
吴清还表示,考核周期短是多年来制约商业保险资金、年金基金等一些中长期资金扩大A股投资的一个重要卡点。《实施方案》进一步提出公募基金、国有商业保险公司、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年金基金等都要全面建立实施三年以上长周期考核,大幅降低国有商业保险公司当年度经营指标考核权重,细化明确全国社保基金五年以上长周期考核安排。
“通过考核周期调整,能够提升中长期资金投资行为的稳定性。从境内外实践经验来看,这也有利于改善各类中长期资金投资回报,实现共赢。”吴清举例称,全国社保基金是境内参与股票投资最积极的真正的长期资金,成立20多年来投资A股的平均年化收益率达到11.6%,这是很高的。主要得益于社保基金坚持价值投资、长期投资。
吴清透露,对于公募基金行业中暴露出经营理念偏差、公司治理存在缺陷、投资行为短期化等问题,证监会目前已形成初步改革方案。目前,证监会还在进一步加强调研,听取包括行业机构、投资者等各个方面对改革方案的意见建议,也会抓紧修改完善,尽快落地实施。
据吴清介绍,上述公募基金行业初步改革方案总的考虑是:一是完善基金公司的治理和定位。其中包括着力强化基金公司、高管、基金经理与投资者利益的绑定,防止出现重规模、轻回报的经营倾向,避免片面地追求规模,不重视投资者的回报。二是强化功能发挥,大力发展权益类基金。三是加强监管执法,切实保护投资者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