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博时空 作者 苏皖皖 前一篇我们了解了印章发展的基本历程,官方的印玺作为制度之器,审美功能越来越弱。与之相对的,是私印的活泼灵动,特别是明清之际迎来文人篆刻的大发展。近日,中国印学博物馆馆长乔中石接受《文博时空》的专访,手把手教你如何看懂印章。
“文人篆刻”从什么时候开始的?
“文人篆刻”通常说起来是从明代开始,但事实上它的发端可以追溯到唐。唐代一些书画上开始出现了年号印盖。到宋代文人地位大幅提升,自我意识也很强化。在一些家书上,比如“平安家书”、“不禁言”、“清白传家”这些都是书信上的印章。
宋 “平安家书”
清白传家
同时在书画家里边,比如宋代的米芾、苏东坡等人,在书画上也都用了自己的私印。米芾还提到,盖在书画上的印,边要细,文字要细,不能抢眼。
宋 米芾
宋 苏东坡
比如宋元时期的赵孟頫和吴秋远,他们就自己制印。为什么是制印而不是刻印,因为以前的印章主要是以铜为主,文人自己刻不了,就需要“假工匠之手”。
到元代以后,出现了一些寿山石刻制的印章。我们将其称之为“材质革命”,材质革命推动了文人篆刻的发展。文人自己可以刻印,不再需要“假工匠之手”。自己写自己刻,那就方便多了。这时印章的审美功能就进一步的体现,思想功能也进一步加强。
比如原来,大多是一些年号印、人名印。“文人篆刻”之后,诗词歌赋、格言谚语,包括自己的一些人生想法,都统统可以刻在印章里边。这时候的印章上体现了很多文人士大夫的生活状态,比如“听鹂深处”“放情诗酒”等等。
放情诗酒 明 何震
甚至印面刻完不够,有些想法还可以刻在边上,刻出一篇小品文。后人可以读到他当时的一些经历、想法。
琴罢倚松玩鹤 明 文彭
谁是“文人篆刻”第一人?
文彭,他是明代著名学者文征明的长子,拿过明经廷试第一的好成绩,当过国子监博士。家世显赫、书法、绘画造诣颇深。在吴门文化圈里边,文彭有很重要的地位。
明 文彭
文彭早期的印章大多是他撰写印文,请工匠在象牙或者一些骨质类印材上雕刻。一次偶然的机会,他购得四筐青田石,发现硬度适中,方便自己动手雕刻,故而“(文彭)自得石后,乃不复作牙章”。在文彭之前,也零星有人制作石印,但范围不大。而得益于文彭的影响力,以石入印迅速在文人之间普及和推广开来,他也因此被视为是文人篆刻的鼻祖。
刻朱文“佛奴” 明 文彭
另外还有一位叫何震,他跟文彭亦师亦友。何震是贵州人,曾参加过戚继光的部队。据说大将军之下,都以得到何震的印章为荣。
明 何震
用我们现在的话说,何震是第一个有记录的“文人篆刻”的职业艺人,靠卖印为生,据说赚了不少钱,性格也比较豪爽,所以他的印风也比较猛烈。
听鹂深处 明 何震
“文人篆刻”有哪些流派?
清代中期浙派崛起,开创者是丁敬,杭州人。他一生也没有做过官,在西湖边开个小酒馆,遍访西湖周边的山水,“烟云供养”这方是他的代表作。
清 丁敬
浙派有一种崇古的思想,非常推崇汉代的古人篆刻。但这种推崇不是简单的模仿,比如浙派创立了切刀法(指刀柄在一起一伏的连续动作下,一个刀痕接一个痕地连缀而成笔画。在一起一伏之间,刀痕十分清晰,要求前后衔接自然)。丁敬在《论印绝句》中就写到:“古人篆刻思离群,舒卷浑同岭上云。看到六朝唐宋妙,何曾墨守汉家文”。而浙派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人物,就是“西泠八家”,分别是丁敬、蒋仁、黄易、奚冈、陈豫钟、陈鸿寿、赵之琛、钱松。这八位代表归纳起来是五代人,时代跨度 150 余年。
烟云供养 清 丁敬
比如其中的一位代表陈鸿寿,字曼生。说陈鸿寿大家不太熟悉,提到曼生就很多人知道。紫砂壶里著名的“曼生壶”就是他书写刻制的。他曾在宜兴为官,与当地的紫砂大师合作,把文人壶推向一个高峰。
曼生壶
陈鸿寿的篆刻风格比较豪迈,在西泠八家里也非常突出。“浓花淡柳钱塘”这方印是陈鸿寿的一方代表作,不仅刻的好,句子也好。句子出自宋词,蒋捷的《齐天乐》。原文中的几句是“淡柳湖山,浓花巷陌,惟说钱塘而已。”“浓花淡柳钱塘”甚至可以成为杭州绝佳的一句广告词。
浓花淡柳钱塘 清 陈鸿寿
新浙派的代表人物要数西泠印社的首任社长吴昌硕。他在诗书画印几个领域都卓有建树,一代宗师式的人物。
吴昌硕
他的印章既受到前人成果的滋养,也生发于当时的考古发掘。比如随着民国时期考古发掘的进步,汉魏晋时期的砖石文字,以及封泥等都进入他的视野,另外对古诗词、古文字的研究,以及书法绘画上积累,都推动了他篆刻上的成就。可以说是集“诗、书、画、印”为一身,融金石书画为一炉,被誉为“石鼓篆书第一人”。像齐白石、潘天寿、沙孟海等大师都受吴昌硕的影响。
刻白文“周作镕印” 近代 吴昌硕
刻自用章白文“寒酸尉印” 近代 吴昌硕
刻白文“陶广” 近代 齐白石
刻白文“杨瑛私印” 近代 沙孟海
除了浙派,还有邓派。开创人是邓石如,安徽怀宁人。邓石如首先是一位书法家,他的篆隶书法在清代的影响非常大。所以他强调“以书入印”,就是以书法的方式来刻印。
清 邓石如
他和浙派不一样的地方在于,浙派以方折为主,邓派以圆角为多。他强调“密不透风,疏可走马”,强调疏密的对比关系。这方印也是国家一级文物,是可以体现邓石如学术思想的一方代表作。
江流有声,断岸千尺 清 邓石如
吴熙载,字让之,是邓石如的再传弟子,一生刻有一万多方印,将邓派的书法和篆刻发扬光大。他刻得极其娴熟,使刀如笔,但是又给人感觉文字很优美。
吴熙载
天下有情人尽解相思苦 清 吴让之
普通人如何欣赏“文人篆刻”?
印章欣赏最大的拦路虎在哪里呢,字不认识。不认识这些古文字,就很难去谈欣赏。所以印章的欣赏还是有一定的门槛,需要有些训练。另外就是章法,一块印章它虽然很小,但也是一个平面空间的设计安排,不同的人去设计就会形成不同的风格。比如邓派强调的“密不透风,疏可走马”,又比如齐白石的“单刀法”,讲究单刀一刀到底。他说“世间事,贵痛快,何况篆刻是风雅事,岂是拖泥带水,做得好的呢?”
再往深了说,何震用刀的猛力、吴昌硕的苍茫浑厚、齐白石的霸道辛辣,都是要用心慢慢不断的去体会。无论是个人的审美,还是篆刻之美,它其实都是很多元的。
如果身边有喜爱篆刻的朋友,可以通过篆刻工具去大致推断篆刻风格。比如他的刻刀很小,面很薄,他的篆刻风格一般会比较精细工整。如果他的刀刃刀口相对比较大,开的刀口的斜坡比较陡,往往会形成比较写意的风格。
篆刻工具
如果说想去欣赏篆刻,或者学习篆刻,入门一般可以学习秦汉印。为什么要学习秦汉?因为它历史长,社会相对稳定,国富民强。奠定了我们中华民族的审美习惯,比如方正、端庄、厚重、大气、磅朴,这能为欣赏或者学习打下一个很好的基础。
观展攻略
中国印学博物馆设有“历代玺印厅”、“流派印章厅”、“印材厅”、“印学厅”、“西泠印社社史厅”等专题展厅。
参观预约:中国印学博物馆位于浙江省杭州市孤山后山路 10 号,近杭州西冷桥停车场(网约车、出租车上下点)。无需预约,免费参观。开放时间为早上 8:30 至下午 16:30,每周一闭馆。
中国印学博物馆
图片丨中国印学博物馆、苏皖皖
排版 | 小谢
设计 | 雨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