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情

董希淼:农信机构如何克服“数字化焦虑”

原创董希淼

2023-07-03 11:57:43

近年来,一些中小银行包括农商银行加快设立首席信息官等职位,这些高管正在数字化转型工作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中国农村金融杂志》:根据您的观察及研究,您认为当前农信机构在推进数字化转型方面有哪些比较突出的问题?

董希淼:当前,大多数农信机构非常重视数字化转型,但也普遍存在“数字化焦虑”。农信机构“数字化焦虑”主要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第一,部分农信机构不顾实际制定了宏大的数字化转型战略,但缺乏清晰的可实施的路径,转型战略规划往往被束之高阁。

第二,部分农信机构在科技方面盲目投入,建成了一堆“高大上”的信息科技系统,看似架构完整、功能强大但并不实用。

第三,部分农信机构投入巨资从外部购买了大量的数据和流量,不加分析就拿来直接使用,业务增长“大跃进”,埋下风险隐患。

第四,部分农信机构盲目加大外部合作,过度依赖外部机构,导致存贷款业务出现“空心化”问题,后续调整消化压力比较大。

第五,部分农信机构尽管在形式上很重视数字化转型,但其组织架构和组织文化等依然原地踏步,转型工作浅尝辄止,难以巩固。

以上几个方面的问题,导致农信机构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出现了“老马拉新车”等问题,这是当前数字化转型的一个难点。

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农信机构起步较慢,应该能赢得一些“后发优势”。但根据我的观察,部分农信机构不但没有形成“后发优势”,反而产生了“后发劣势”。

   

《中国农村金融杂志》:您认为下一步农信机构在推进数字化转型方面,应该从哪几个方面着手?

董希淼:王国维先生在谈做学问谈到人生时,认为有“三重境界”。我认为农信机构在发展金融科技、推进数字化转型也要有“三重境界”,

第一重境界是技术层面。农信机构应该脚踏实地,从自身的资源禀赋、能力以及核心客群的需求出发,在力所能及的前提下加大投入,建设好自己的技术系统,夯实自己的技术底座。

第二重境界是人才层面。二十大报告指出,人才是第一资源。数字化转型,最重要的依托是数字化人才。因此,农信机构从高管、中层再到普通员工,都要有比较强烈的数字化思维和能力。数字化人才不仅仅是指科技人才,还包括数字化高管等数字化管理人才和数字化技能人才。对农信机构来说,一定要大力引进数字化人才,甚至要投入相对多的资金来推动这件工作。

第三重境界是文化层面。随着金融科技发展,农信机构最终要形成敏捷、开放、包容的数字化文化。所以农信机构要向互联网公司等学习,推进敏捷组织建设,培养浓厚的数字文化氛围。

总结起来,农信机构数字化转型要做好技术、人才、文化“三个境界”的工作,这是农信机构现在和未来推进数字化转型的三个重要方面。

 

《中国农村金融杂志》:您认为农信机构未来可以如何将公司治理与数字化转型相结合?

董希淼:我认为公司治理对农信机构来说同样是十分重要的,可以从三个方面推进公司治理与数字化转型相结合。

首先,进一步提升公司治理的水平和能力。要通过公司治理机制,制定科学合理的数字化转型战略。这个战略应该基于农信机构自身的资源禀赋,基于其核心客群的和地方经济发展的需要。战略规划不仅制定之时要切合实际,还应该在后期及时跟踪分析、适时优化。

其次,通过公司治理机制来加快组织变革。农信机构可以根据数字化转型要求,及时调整优化内部组织架构,让市场和客户的需求以最快速度传导到组织内部,进而推动产品和服务创新迭代、管理和文化扁平敏捷。杰克·韦尔奇的名言很有警示意义——“如果组织内部变化的速度慢于外部变化的速度,那么失败就在眼前。”

最后,通过公司治理机制加大对数字化技术与人才的投入。如优化科技投入机制,明确每年在科技上的投入要占营业收入的比例是多少。对标同类机构,明确数字化人才比例占全行员工的比例是多少。通过公司治理机制,由董事会来制定相应的原则和标准,然后通过高管层来执行。

还要推动更多的具有数字化背景特别具有科技背景的人才,进入董事会和高管层,提升董事会和高管层在数字化转型方面的能力,让有数字化背景的人才在决策和执行中能够发挥更大作用。近年来,一些中小银行包括农商银行加快设立首席信息官等职位,这些高管正在数字化转型工作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中国农村金融杂志》 记者 樊融杰)

 

 

展开全文

董希淼

专栏作家

相关推荐

宁银消金165万罚单敲响警钟:消费金融行业如何在扩张与合规间寻求平衡?

银行理财2025年上半年前瞻!14家规模增超5000亿元 现金管理产品大缩水 权益配置有了新途径

利率周期轮回 险企再战分红险

免责声明:本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供参考、交流,不构成任何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