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广/文
与过去历次周期性经济复苏不同,也与2021年恢复不同,今年预期中的经济复苏呈现新的特点。明显的疤痕效应、高质量发展面临的关口重压及出口调整等因素交织叠加,使经济复苏在曲折中向前。
正确认识当前宏观经济形势,既要看短期的困难挑战,也要看中期的重大瓶颈约束,还要看长期的发展潜力。悲观论者往往只看到短期的问题,并把许多内在因素的约束归结于外在因素;盲目乐观者则不顾经济必须重大转型、经济高质量必须突破多重瓶颈约束的现实,只把眼睛盯着过去,抱着房地产这类过季的产业不放,鼓吹强刺激政策,希望以此再现过去的辉煌;而看清了总体经济形势,特别是把握准了近阶段我国经济发展的主要矛盾和趋势,就能提出面向未来、长短结合的治本之策。
以下是我对当前宏观经济形势与政策取向的一些基本看法。
宏观经济运行面临新形势:短期面临明显的新阻力,中期面临“关口重压”,长期发展潜力巨大。
首先,看短期。今年以来,经济恢复是明显的,但恢复力度与社会的普遍预期有较大的差距,既反映在经济增长率偏低,也反映在一些领域调整超出预期、企业效益大幅下滑等方面。
短期经济恢复面临明显的新阻力,特别是二季度的经济形势更加严峻。上半年经济增长5.5%,比去年全年和去年第四季度均高2个百分点左右,但两年平均增长率为4%,低于人们普遍认可的5%潜在增长率。三季度经济增长4.9%,经济恢复力明显提高。
经济恢复的新阻力包括:
一是疤痕效应明显。受持续三年疫情的巨大冲击,居民消费、中小微企业发展、服务业等受到明显抑制。如上半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四年平均值仅为3.9%,只仅疫情前三年平均值的一半。
二是房地产供需关系已发生重大变化,导致房地产需求持续大幅萎缩、价格下跌,以及相应的行业与金融风险的集中释放。
三是出口下滑加剧了国内工业品产能过剩压力,导致CPI与PPI双受压。
四是结构性就业压力持续增加,不仅加重了整体就业压力,而且不利于市场预期的改善。
尽管短期经济上行面临较大压力,但波浪式发展、曲折式前进的脉络还是十分清晰的。在经济恢复面临多重压力的同时,短期经济运行既表现出巨大的韧性,也在质的有效提升上呈现多方面的积极变化。我国经济韧性强,主要体现在政治和社会稳定,经济增长在区域、行业和时间上都有较大的伸缩性。质的有效提升主要表现为关键核心技术攻坚在不断取得突破、新发展动能在加快形成等。
其次,看中期。中期发展面临“关口重压”,“关口突破”是我们的使命和动力。即未来5年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关口期”,既面临巨大的经济调整和风险释放的持续压力,也面临高质量发展重大突破的历史机遇。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未来5年是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局起步的关键时期”,这是对未来五年我国经济发展趋势的重大判断。如何理解“关键时期”的含义?我以为它包含着三个“期”。
一是经济发展处于全面调整期。据了解,目前有90%以上的工业产品产量达到了峰值或绝对过剩,对这些产业、产品再增加投资或增加产出只能加剧产能过剩压力。这是与过去中周期增长最大的不同点,这也意味着过去效果明显的宏观经济刺激政策在今天使用却达不到反周期的效果。
二是风险集中释放期。经济处于深度调整期必然意味着风险的集中释放,“挤泡沫”、“去杠杆”、产量减少等都是化解或释放风险的过程,其中最重要的是要防止局部风险转化为系统性风险。
三是高质量发展的突破期。经济面临全面调整和风险释放的压力,我们必须胸怀大局,加快推动经济全面转型,从供需两端突破高质量发展的重大瓶颈,化近忧为长远发展的新动能、新机遇。
第三,看长期。我国经济未来发展潜力巨大,长期向好的趋势不变。最关键的是我国产业升级空间及消费增长的潜力巨大,尤其是我国消费增长具有巨大的增长空间。
预测未来30年消费与投资两者不同的增长潜力,主要是根据现代化一般规律,即人均GDP达到高水平后经济结构趋同的原理倒推。经济发达水平的投资率一般在20%左右,即以最小的投资规模或一定量最高能的资本创造最大的经济福利。1970-2015年间,欧美发达国家各国投资率都在20%左右,即人均GDP达到6万美元时,人均资本形成总额为1.2万美元左右。
按照党的十九大确定的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分两步走的战略安排,我国人均GDP差不多在两个15年间都要翻一番,届时人均GDP按现价差不多也达到6万美元左右。到2050年前后,我国人均资本形成总额估计为1.2万美元左右,而人均消费量则可达到4.8万美元左右。而2022年我国人均资本形成总额和人均最终消费分别为6757美元和5349美元。由此推算,我国消费和资本形成的年均增长潜力分别7.3%和2.3%。
巨大的消费增长潜力是我国经济长期向好的最大动力和基础,因此,应把扩大消费作为高质量发展阶段保持经济稳定增长的主要着力点。
总之,我国经济处于改革开放以来最困难最关键的时期,最重要的是要树立忧患意识,集中力量解决关键问题。今年年初中央政治局第二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只有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才能夯实我国经济发展的根基、增强发展的安全性稳定性,才能在各种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狂风暴雨、惊涛骇浪中增强我国的生存力、竞争力、发展力、持续力,确保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不被迟滞甚至中断。(图片来源:图虫创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