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金融市场格局因存款利率持续走低而发生显著变化,“存银行不如买银行股”的观点引发广泛热议,银行股投资价值成为市场焦点。
自2025年起,国内“降息潮”席卷各大商业银行,1年期定期存款利率跌破1%,创历史新低,传统储蓄对投资者的吸引力大幅下降。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银行股的“类固收”属性愈发突出。Wind数据显示,截至5月23日,42家A股上市银行中,超七成近12个月股息率超4%,平安银行、民生银行等股份制银行股息率突破8%,农业银行、工商银行等国有大行动态股息率也达到6.2% - 6.5% ,远超存款及国债收益。
收益差距催生“替代效应”。以100万元资金为例,存入银行按1%利率年利息仅1万元(扣税后不足1万元),若买入股息率5.8%的银行股组合,年分红可达5.8万元且无利息税。若考虑股价涨幅,如青岛银行年内涨幅达30.4%,收益差距进一步拉大。在此逻辑驱动下,银行股表现强劲,年初至今板块累计涨幅达7.66%,远超沪深300指数年内 - 1.34%的涨幅,在申万一级31个行业中位列第四。
资金纷纷涌入银行股市场。险资是银行股的重要买家,自去年起持续加仓,今年一季度,半数举牌行为涉及银行股,涵盖农业银行、邮储银行等多家银行。截至2025年一季度末,险资对银行板块持仓比例达27.2%,创2018年以来新高,持股数量和市值在各行业中均居首位。公募基金同样积极抢筹,截至今年一季度末,主动权益基金对银行股配置比例从1.2%提升至2.5%,招商银行、兴业银行等多只银行股进入公募基金重仓股前100名,多位知名基金经理旗下产品重仓银行股。
银行板块内部走势出现明显分化,区域银行表现突出。截至5月23日,青岛银行、渝农商行等区域银行股价涨幅居前,分别达30.41%、29.07%,而部分股份制银行及国有大行表现低迷,如华夏银行下跌5.23%、平安银行下跌2.05% 。今年涨幅前十的银行中,区域银行占比六成。
区域银行受青睐源于其良好的业绩表现。Wind数据显示,截至今年一季度末,42家A股上市银行中,国有银行营业收入同比下滑1.5%,城商行则上行3个百分点,农商行与前一年持平;资产规模方面,国有大行增速放缓,城农商行表现平稳。湘财证券分析师郭怡萍指出,在逆周期调节政策下,经济大省发展带动区域银行扩大信用支持,实现资产规模较快增长。此外,城商行息差下行幅度缩窄,非息收入修复幅度大,不良生成率环比下降,资产质量优于全国性银行。
展望未来,业内人士认为,短期内高股息策略仍是银行股上涨的主要动力。当前银行板块股息率高于十年期国债收益率及银行理财产品收益率,易吸引险资、社保等长期资金配置。
来源:本网综稿
展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