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募FOF产品正在逐步淡化基金经理的人为因素,持基风格逐步从主动转向被动基金。
随着上周末公募FOF产品年度业绩最终落定,指数基金成为公募FOF核心业绩来源,这也意味着随着股票市场有效性大幅提升,公募FOF正在迎来以被动投资为核心的时代,越来越多的FOF产品在重仓基上淡化主动权益类基金产品的仓位占比,同时核心仓位大幅度更替为指数基金,部分业绩排名领先的FOF在重仓基配置上,甚至出现从此前的9只主动基金变成现在的9只被动基金。
被动产品成FOF“新欢”
公募FOF2024全年业绩披露完毕,最高业绩超17%。Wind数据显示,2024年公募FOF业绩三强为申万菱信养老目标FOF、鹏华易诚积极FOF、中欧汇选混合FOF,前三强当年收益率分别为17.14%、16.60%、13.34%。此外,南方养老FOF、国富养老FOF、建信优享进取FOF的当期收益率也都超过12%,排名公募FOF的业绩前列。
从FOF业绩的来源观察,证券时报记者注意到,排名前列的FOF基金几乎清一色使用指数基金产品来获取业绩,而非传统上选择明星基金经理。
根据申万菱信养老目标FOF披露的定期报告,该基金前十大重仓基中有9只为被动投资的ETF产品,主要配置到各大公募所推出的国证2000ETF以及中证1000ETF。排名第二的鹏华易诚积极FOF对指数基金产品同样情有独钟,该基金前十大重仓基中,主动权益类基金仅有3只,而ETF则多达7只。
此前主要配置主动权益类基金的中欧预见养老FOF,在过去一年间也通过集中配置指数基金进入2024年度FOF业绩五强,该基金此前的前十大重仓基中,主动权益类产品最多达9只,大多来自各大基金公司旗下的明星基金经理所管产品。而今,中欧预见养老FOF的十大重仓基,从原来的9只主动基金变成目前的9只被动基金。
业内人士认为,随着股票市场有效性逐步强化,主动管理的超额收益变得愈发困难,公募FOF的持仓策略与业绩风格,未来将越来越多的淡化基金经理的个人因素。
风格更稳定 不会经常漂移
公募FOF在选基策略上,从挖掘主动权益类产品到如今直接买指数基金,在很大程度上与基金经理业绩、持仓风格缺乏稳定性有关。
事实上,打破业绩变脸魔咒的基金经理很少,这使得依靠挖掘明星基金经理以锁定业绩变得很难。以华南地区一位知名基金经理为例,这位基金经理在2021年因获得翻倍业绩而声名鹊起,但2022—2024年连续三年的年度业绩为亏损,三年内累计损失超40%。
公募FOF在选基策略上往往还面临着所选的基金产品风格,后续可能出现巨大变化的情况,而风格突变可能违背了FOF产品选基时的仓位策略。
“比如说,我有3个百分点的仓位需要配置到一只偏债混合型基金产品上,但如果后续这只偏债基金出现风格漂移,变成股票型基金了,那就背了偏保守的仓位策略。”深圳地区的一位公募FOF主管人士认为,由于公募行业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在业绩压力或规模压力下,许多基金产品的操作风格与基金产品所规定的的风格经常出现偏离,这使得FOF在选基策略上面临投资对象突然变换打法的问题。
证券时报记者亦注意到,在2024年末最后两个星期内,多只偏债混合型基金产品发布公告,实施更换基金经理或增聘基金经理,而更换或增聘的基金经理大多是高弹性的偏股型选手,这就意味着原本偏保守的基金产品,在更换或增聘基金经理后,基金持仓风格或有剧烈变化。
例如,华南地区一只长期保持股票零仓位的偏债型基金,在更换基金经理后,产品风格出现大变脸。根据该基金披露的定期报告,更换基金经理后,该基金目前的股票仓位已超过51%,而且这51%的股票仓位几乎都配置到高弹性的科技股赛道。
上述信息意味着,在基金产品持仓风格飘忽不定的情况下,公募FOF在仓位策略安排上将不得不面临着投资对象的“善变”,这也使得产品定位明确透明的指数基金,逐步成为公募FOF最青睐的对象。
研究成本低 超额收益显著
事实上,公募FOF越来越多选择指数基金而不是主动权益基金,不仅省去了基金调研的麻烦与研究成本,同时被动基金业绩战胜主动基金也是一大趋势。
深圳地区一位FOF投资主管在介绍选基策略时曾强调,她每年至少拜访数十名基金经理以进行基金产品的调研,问询产品与基金经理个人的操作风格、偏好与策略,确认FOF产品的基金标的。显然,这种对基金经理的大规模调研交流,增加了公募FOF的研究成本,同时也不能完全规避基金经理实际操作上的“言行不一”。
但FOF产品将指数基金大规模替代主动权益类基金后,调研成本显然能够得以极大压缩,同时指数基金透明化的操作也使得FOF产品在确认投资标的时,能够稳定地获取产品的业绩风格与市场趋势。
“公募FOF使用指数化投资的场景逐步建立,投资者从个股投资向ETF投资、从短期交易向长期投资、从集中投资向组合化投资的趋势也在形成。”易方达基金一位高管人士认为,在投资透明度方面,被动投资的ETF严格跟踪标的指数,投资规则清晰,投资透明度更高,在这样的大环境下,资本市场资金长期化、投资者机构化、市场有效化将是必然的趋势,投资成本更低、标准化更高、应用场景更广的被动指数基金将有望赢得更多投资者的认可。
来源:证券时报网
作者:安仲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