锡瓦绿洲被国际环保组织评选为可持续发展的典范,我的朋友一直对我说,你一定要去锡瓦绿洲考察,才能更深刻地了解,什么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了解什么是可持续发展。正好有一个国际组织的可持续发展项目要去锡瓦绿洲考察,我立即参与进去。
走进锡瓦绿洲
锡瓦绿洲是埃及西北部一片低于海平面 20 多米的绿洲,面积约为 25 平方公里。在见到锡瓦绿洲的第一眼,我就已经深刻体会到森林对生命孕育的重要性了。
我们坐车去锡瓦绿洲的路上,到处是漫漫黄沙,再加上埃及的高温,令人昏昏欲睡,突然前方开始出现了一些绿树和森林。
随着绿树的增多,耳畔响起鸟儿清脆的啼鸣声。间或有小动物出没,我们还看见一只狡猾的渣狐狸,鬼鬼祟祟地躲在树后面偷窥。接着听到驴蹄子的嗒嗒声,有人赶着驴车过来了,还有各种犬吠鸡鸣。
沿路是茂密的垂挂着累累硕果的椰枣树林,还有无边无际的橄榄树和棕榈树。树林间点缀的湖泊池塘泉水波光粼粼,还有各式传统泥砖小屋,然后出现了咖啡屋、商店、热闹的人群,充满生机。
在长时间寂寞枯燥单调没有生命的漫漫黄沙中,突然出现了鸟语花香海市蜃楼般的梦幻美景,让我们惊喜不已。
接待我们的向导是个高高瘦瘦的埃及男生,穿着白色长袍,黝黑的皮肤,
眼睛大而深邃,鼻梁高挺,很是帅气。他自我介绍说他叫 Aapethy,是力量的意思。他的英语非常好,笑起来雪白的牙齿在阳光下闪耀。
绿洲与人类互相保护和谐相处
这是埃及最古老最偏远的绿洲,孤零零地在漫漫大漠中存在了 3000 多年。据说在历史上这附近也曾有过绿洲,但在沙漠风暴的侵袭下纷纷消失了,只剩下漫漫黄沙,而锡瓦绿洲,离尼罗河那么遥远,却孤独而又顽强地生存下来,真是可持续发展的典范。
锡瓦绿洲最大的特点,就是整个绿洲都被铺天盖地无边无际的树林所覆盖,所保护,好像是茫茫沙漠之中的世外桃源。据说,现在整个绿洲有三十多万棵椰枣树,7000 多棵橄榄树。绿洲主要的经济是棕榈、椰枣、橄榄和生态旅游。成熟后的棕榈树会长出厚厚的棕毛,绿洲的人们会割剪它的棕毛来搓绳子,搓好的绳子又粗又牢固,非常坚实,不怕日晒雨淋,在盐湖里泡几年也不烂。粗细不同的绳子可以编制成包、篮子、地毯甚至床等家具。棕榈树的嫩叶可以制作扇子、草帽,棕皮可以制作蓑衣,下雨的时候穿,蓑衣还大量的覆盖在泥土屋的表面,以阻挡雨水对泥土屋的冲刷。用各种棕绳、棕榈皮缠绕、覆盖、包裹的黏土砌成的房屋遍布整个绿洲,真是有一种异域风情的美。棕榈树的果实可以打磨制作各种工艺品,用来装饰房屋,或者出售给游人作为纪念品。棕树花还可以当蔬菜吃。
椰枣是阿拉伯人最喜欢最重要的食物,被称为长在树上的沙漠面包,除了人们可以日常食用外,更非常适宜作为骆驼队在沙漠中行走的粮食。因为长途跋涉,一般的食品容易腐败变质,而椰枣特有的能量高、易于长时间储存的特点,使其成为沙漠中长途跋涉的主要食物。橄榄树的果实可以食用,还可以榨橄榄油。今天绿洲的居民依然保持着很多自己的传统文化和做法,这里出产的橄榄油,取自绿洲 7000 多棵橄榄树上,是用石头压榨出来的。
锡瓦绿洲比海平面低 20 多米,因此出现地下水涌出地面的景象,在绿洲形成了 2000多处泉眼和大片的盐湖,池水很清澈,碧波荡漾的。巍峨的阿蒙神谕圣殿就坐落于锡瓦绿洲的阿古米神庙。
生态旅游是锡瓦绿洲的经济产业之一。沿袭了几千年、隐藏在一望无垠的荒凉大漠中的神秘绿洲,让世界各国的游客很向往,但锡瓦绿洲的居民克制和理性地发展自己的生态旅游业,一切以守护森林资源为基础,没有大量砍伐树木建造现代房屋吸引游客,千百年来,森林、绿洲和人类就这样互相保护,和谐共处。
锡瓦绿洲并不与世隔绝,在这里现代和传统交织融合,咖啡屋里播放着音乐,餐厅里有无线网络。乡间小道上,骑自行车的少年与驴车擦肩而过。这样世外桃源般的静谧祥和,是森林护卫的结果。这些郁郁葱葱茂密覆盖几乎整个绿洲的棕榈树、橄榄树和椰枣树,既为绿洲提供了经济来源,又抵御着漫漫沙漠的狂野风暴,守护着绿洲的鸟语花香、清泉蛙鸣。
多少曾经的沙漠绿洲因为人们无节制地砍伐树木而导致绿洲衰退成为荒漠。锡瓦绿洲周边很多绿洲都消失了,变成了漫漫的黄沙区。而锡瓦绿洲在恶劣的沙漠环境中至今依然保持着世外桃源般美丽的自然景象,真是奇迹呀。
这个绿洲的幸运之处是,围绕着它们、捍卫它们生态环境及水源的森林树种主要是棕榈树、椰枣树和橄榄树,这些天然原始林树种,刚好是可以创造收益的经济树种,可以为当地民众带去稳定收益。锡瓦绿洲的居民为了经济利益也不会乱砍乱伐树木,从而保全了森林,而保全了森林就等于保全了绿洲。
在与现代生活、工业文明的连接中,锡瓦绿洲的居民是以敬畏的姿态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在环境恶劣的漫漫沙漠中,这个偏僻的绿洲,依靠着人类对森林的保护,而森林又反作用于保护绿洲保护人类栖息的环境,这样相互依存良性循环,
使绿洲得以存在了三千多年,锡瓦绿洲的人们没有因为工业文明的冲击而放弃对森林的守护,一直小心翼翼地保护着绿洲里的每一棵树木,房屋建筑都是大量使用泥土,大量使用棕榈树皮搓成的绳子,既保护了森林,又独具特色。
感受当地风情
帅气的向导 Aapethy 把我们带到旅馆,一座座黏土泥砖的小屋,四周的墙上、屋顶上都覆盖着厚厚的棕榈皮,防止雨水冲刷泥屋,同时厚厚的棕榈皮使房子呈现出别具异域风情的艺术之美。
隔壁房间传出昂扬的非洲手鼓声,我们过去一看,是一群从亚历山大大学来这里考察的大学生,伴着节奏密集的鼓声,他们边唱边跳当地歌舞,充满动感与活力。
Aapethy 带着我们去小镇观光,路上,有穿着现代服装的游客,也有穿着传统服装裹着长长面纱的姑娘。Aapethy 告诉我们,当地的姑娘,除了小孩子,是不可以和外人拍照的,裹着面纱也不行。
傍晚,Aapethy 带我们去沙漠野餐。夕阳西下,整个沙滩都被夕阳映照成
橘黄色。Aapethy 把车开到一个避风的沙坡,搭了简易帐篷,又从后备箱拿出毯子铺在地上,在沙漠里烤鸡、煮茶。我拿出手机扫了一眼,竟然发现有微弱的信号,赶紧打开地图定位,显示的是:in the middle of no where。大家都忍不住哈哈大笑。着把定位信息给考察组其他成员看,大家都忍不住哈哈大笑。
回到旅馆,第二天清晨醒来,发现沙子上留下了一串脚印。Aapethy 仔细看过后说是狐狸的脚印。原来在我们熟睡的时候,渣狐狸来拜访我们了。Aapethy 说可能就是那只我们进入绿洲时躲在树后鬼鬼祟祟偷窥我们的渣狐狸,它一定是被我们带回来的烤鸡的香味吸引过来的。果然沙漠野餐剩下的烤鸡少了一只。
在清晨的朝阳下我们回到了锡瓦绿洲的小镇。刚刚苏醒过来的绿洲好美,
Aapethy 摘了一大串椰枣,在附近的泉水里洗了干净,给我们品尝,椰枣的味道真好,甜蜜蜜的。在棕榈树林环绕的一块草地上,摆放着用棕榈绳编织的桌椅,桌边有位穿着粉色长袍带着长长粉色头纱的女子,正在听《埃及王子》的主题曲《when I believe〉。她脚下的草地上,有一只白色的小羊在玩耍。看到晨曦下这幅美丽的画面,大家都惊呆了。穿着粉色长袍的姑娘看见我们,立即笑着站起来,朝我们走来,那白晰的面庞,明显不是本地居民。
Aapethy 笑着迎过去,牵着她的手,介绍给我们说,这是他的妻子。Aapethy 的妻子 Emily 来自美国纽约,到这里来旅游,结果爱上了Aapethy,爱上了这个地方。她说:“当我走到锡瓦绿洲的时候,我无可救药地爱上了这里,我觉得这里带给我前世留存的归属感,一转眼,已经五年了。”
对锡瓦绿洲的考察就在这样的开心和浪漫中结束了。在传统工业文明越来越给世人带来严重生态环境危机的今天,如何寻找自然与人类社会和谐发展之路,锡瓦绿洲是个值得借鉴的典型案例,说明人类必须也能够与自然和解,传统工业文明形成的人类索取自然对抗自然的模式不能再持续下去了。
展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