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9日财政部发布公告,宣布将于8月2日在香港发行120亿元人民币国债,比原计划发行规模增加了60亿元人民币。
据悉,2023年财政部计划在香港发行300亿元人民币国债,分四期发行,规模分别为120亿元、60亿元、60亿元、60亿元。6月14日,财政部在香港发行了年度首期人民币国债,发行规模为120亿元,创单期最大发行规模。此次发行为2023年第二期发行,较原计划发行规模增加了60亿元,保持了单期最大发行规模。
中国人民银行调查统计司原司长盛松成对记者表示,自2009年起,财政部开始在香港发行人民币国债。15年来,人民币国债在香港发行规模逐步扩大,期限结构日益丰富,市场交易活跃度不断提升,已建立常态化发行机制。离岸人民币国债的常态化发行,对于增加香港人民币资产供给、完善离岸人民币收益率曲线、支持香港离岸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助力人民币国际化等都具有积极意义。
“当前时点宣布增加离岸人民币国债发行规模,可能与人民币汇率形势有关。”盛松成认为,财政部在香港发行人民币国债,与中国人民银行在香港发行人民币央行票据的效果类似,可以边际上改变离岸人民币市场的供求关系,促进人民币汇率中间价、在岸汇率、离岸汇率“三价合一”。近期由于人民币汇率有所波动,虽然自5月起离岸人民币汇率(CNH)与在岸人民币汇率(CNY)的汇差有所扩大,但当前离岸、在岸汇差已经明显收窄,而且开始出现在岸汇率、离岸汇率“倒挂”现象,即离岸汇率强于在岸汇率。
据盛松成介绍,5月离岸与在岸的日均汇差为130个点,6月日均汇差缩窄至81个点,7月中上旬日均汇差进一步缩窄至67个点,离岸汇率强于在岸汇率的交易日天数占比已达1/3,较前两个月明显增多。不仅如此,相较于去年4月、10月人民币汇率调整期,离岸与在岸汇差曾最高触及593个点、656个点,而此次离岸与在岸汇差最高为353个点。“这说明离岸人民币市场在市场主导、政策支持下,市场规模和深度日益扩大,离岸人民币汇率也在充分反映市场供求基础上与在岸人民币汇率走势趋于一致。”盛松成说。
盛松成表示,此次财政部在香港增加发行人民币国债,体现了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协调配合进一步加强,主要体现为三个层面:
第一,无论是财政部在香港常态化发行人民币国债,还是中国人民银行常态化发行人民币央行票据,对于丰富香港市场人民币投资产品系列、为海外投资者提供高质量的人民币计价资产、拓宽人民币资产配置渠道、促进离岸人民币市场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
第二,离岸人民币国债与央行票据的期限不同,发行利率不同,两者互为补充,有助于完善离岸人民币收益率曲线,为境内金融机构、企业等其他主体在离岸市场发行人民币债券提供基准参考,便利市场主体综合运用境内外市场融资,合理控制融资成本。
第三,离岸人民币国债或央行票据的发行更加注重协调配合,灵活调整,随行就市,发挥政策合力。此次离岸人民币国债适时、适度调节发行规模,既能够提高离岸人民币国债的影响力,又有助于稳定市场预期,可以说是“一举两得”,体现了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协调配合进一步加强,有利于稳定宏观经济大盘。
展望来看,盛松成认为,后续宏观调控政策仍须合适、持续和加强,巩固经济恢复的成果,夯实经济回稳向好的基础。近期人民币汇率虽然有所贬值,但是没有偏离基本面,中国人民银行也综合采取措施管理预期,外汇市场运行总体平稳,金融机构、企业、居民的结售汇行为理性有序,市场预期基本稳定。随着经济循环畅通,高质量发展取得新突破,我国经济运行持续回稳,人民币汇率仍然会在合理均衡水平上保持双向波动、动态均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