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广/文
当前,我国宏观经济面临短期压力重重、长期潜力巨大的经济形势,最重要的要着力实现“中期突破”。
所谓“中期突破”,就是要在经济发展上实现三大突破:一是尽快摆脱经济对房地产的依赖,化解房地产风险,坚决不再搞房地产泡沫;二是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和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使供给端高质量发展实现重大的“关口突破”;三是着力扩大内需,主要是扩大消费,把发展成果转化为人民的生活品质,在实现共同富裕上迈出重大步伐。
政策选择:化压力为动力,着力实现“中期突破”
稳短期增长固然重要,但更重要是把时间放长,实现“中期突破”。越是在困难、挑战加剧的情况下越要保持战略定力,越要向前看。在新的国际国内形势下,只有加快实现“中期突破”,才能牢牢把握推动高质量发展、加快中国式现代化的主动权,也才能在未来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赢得主动、建立新优势。
那么,如何实现“中期突破”呢?
首先,在“关口突破”面前要坚定信心、保持战略定力。
一是要坚定信心,坚信我们有能力解决制约高质量发展的各种难题。特别是要看到我们取得上半年GDP两年平均增长4%的成绩,是在面临房地产深度调整和出口明显下滑的形势下取得的,不仅来之不易,而且意味着我国未来的经济增长可以从根本上摆脱对房地产的依赖。
二是要对短期经济形势低于预期保持更多定力和容忍。2020年GDP增长2%、2022年GDP增长3%和上半年经济恢复两年平均GDP仅增长4%,都是我们面对困难作出许多积极努力的结果,这些都是了不起的成就,完全不必用完不成既定任务而求全责备、打击自己的信心。当前的困难是巨大的,而且还会持续较长时间,只要真正实现了供需双方高质量发展的重大突破,经济就会全面向好。
三是我国经济韧性强、回旋余地大,这决定了我们在“重大关口突破”上要保持战略定力。面临一些行业深度调整与风险释放等短期因素的干扰,要顺势而为,积极寻找新的突破,其中最重要的是牢牢把握推动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不放松,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培育新动能。
其次,面临复杂的国内外经济形势,面对短期风险挑战和中期关口重压,要坚持稳中求进总基调,提高统筹协调能力。
一是要稳中求进,区分“缓和进”,保持政策“舒张有度”。“缓”就是缓解矛盾,减轻压力,为“进”创造好的条件。一些风险压力是阶段性的,并不是致命的,只要采取及时有力的缓冲措施,就会挺过来。如解决房地产问题是力争“软着陆”,避免“硬着陆”,而不是要恢复到以前的繁荣,房地产发展形势的重大变化,要去适应,而不是促其重回泡沫化的轨道。推动高质量发展、构建新发展格局,最重要的是“进”,如着力打赢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加快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同时,把巨大无比的消费潜能释放出来,这是政策的主要着力点。
二是坚持统筹发展和安全。在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发展和安全同样重要。中国式现代化的要义是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同步实现。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战略目标需要着力构建新发展格局,新发展格局需要新安全格局予以保障。要坚持底线思维和极限思维,在推进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中加强经济安全、国家安全体系建设,保障能源、粮食等重要物资安全,保障产业链的完整性、安全性和竞争力。切实化解重大金融风险隐患,守住不发生系统性经济和金融风险底线。
三是要坚持向改革要动力要发展,着力攻坚克难。许多发展的难题之所以难以解决,主要是因为面临巨大的体制性障碍,惟有深化改革,推动制度创新,才能释放巨大的发展潜力。解决高质量发展的“关口难题”,必须坚定不移深化改革开放,深入转变发展方式,以效率变革动力变革促进质量变革,加快形成可持续的高质量发展体制机制。
第三,在供给、需求和分配三端共同发力,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大关口突破。
在供给端发力,就是要把打赢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建立有利于全面创新的基础制度作为推动供给端高质量发展的突破口。打赢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是全面提高我国创新能力、建立创新驱动型经济的核心任务,更是推进发展动力变革的头号重大工程。在许多重要领域掌握关键核心技术,是摆脱传统产业报酬递减规律约束、形成新的报酬递增曲线的关键,同时,以科技创新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立于新技术新产业发展的至高点,是创造新供给动能,把握国际竞争主动权的最有效的策略。
一是要运用系统观念,着眼于全产业链和全创新链来推动创新发展,补短板、强弱项。把教育、科技、人才的发展与创新发展紧密结合,着力落实二十大提出的综合性“三三三”创新大战略(“三个第一”、“三大战略集成”、“三大目标”)。
二是加强基础研究,激发更广泛的原始创新潜能,为新动力变革提供强大的基础理论支撑。基础研究是科技体系和科学创新的源头,基础研究能力决定了一个国家科技创新能力的底蕴和后劲。要有力有效地落实国家基础研究十年行动方案,着力发挥我国超大规模的人力资本优势,使科技创新的重点更加注重于“从0到1”的原始创新,着力推动创新链、产业链、人才链“三链”深度融合。
三是围绕制造业重点产业链,找准关键核心技术和零部件薄弱环节,集中优质资源合力攻关,进一步提高重点行业的研发强度特别是基础研究的投入强度,尽快在各重点行业实现关键核心技术的重大突破。
在需求端,要从建立强大的内需体系和实现共同富裕两方面来认识扩大消费在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大战略作用,着力挖掘和释放巨大的消费潜能。去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首要位置,这不是权宜之计,而是推动需求动力转换、建立长效高质量发展机制的重大举措。被长期抑制的巨大消费动能如果有效释放,对解决当前企业效益下滑、通货紧缩压力增大等问题将是“及时雨”或“雪中炭”,同时,对提高创新的回报率,尽快扭转工业报酬递减趋势也是至关重要的。要在建立和完善扩大居民消费的长效机制下功夫,做好“能敢愿”三篇大文章。扩大居民消费,最难的是优化收入分配结构、增强居民消费能力。
当前我国巨大的消费增长潜力难以释放的主要障碍都与收入分配问题相关,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收入分配差距持续扩大,分配结构不合理,导致居民消费倾向的不合理下降;二是财富积累机制存在根本缺陷(未建成公平有效的收入分配和财富分配的累进制),导致财富(主要是住房)分配的严重不公,对消费产生了巨大的“挤出产应”;三是就业结构升级严重滞后,导致高端就业岗位严重不足,一方面,导致大学生失业率居高不下,另一方面,对提高中等收入群体比重(扩中)形成严重障碍。
因此,解决消费问题,必须从分配端入手。从分配端发力,就是着力深化分配端改革,释放潜力巨大的消费新动能,增强企业创新发展的内生动力。
一是按照二十大确定的“一完善两规范”的要求,制定和实施“一增一减”的税制结构改革,提高高收入群体的税负(完善个人所得税制度、建立和完善财产税制度),同时大幅降低或取消企业的间接税,从而明显降低总储蓄率、提高居民消费率,并为中小企业和新创企业提供强有力的生产与创新激励。
二是坚决淘汰落后产能、处置僵尸企业,减少低效投资,提高资本要素的效能,逐步降低投资率,增加可用于扩大消费的资源或能力。
三是加快完善社会保障功能,让人们减少后顾之忧敢消费,完善和发达的社会保障体系是人民生活的安全网和社会的稳定器,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可以显著地提高人们对未来的乐观预期,促进居民消费倾向上升。
四是做深做实高端产业链,提高高端就业比重,是提高中等收入群体比重、增加消费能力的重要途径。
五是提高公共服务的质量与效率,重点是增强公共服务的均衡性和可及性,做到既减负又提质,既提高居民公共消费支出水平,又增加公共消费外的其他消费能力。
六是优化消费环境,提高居民消费“时空便利化”水平,增强居民的消费愿意。(图片来源:图虫创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