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1日,第三届人口与发展论坛在北京举行。本届论坛以“优化人口发展战略,促进家庭建设”为主题。清华大学中国经济思想与实践研究院院长李稻葵在论坛上表示,人力资源而非人口总量或年轻人口总量是经济发展的要素,中国社会人力资源总量到2050年将持续上升并逐步稳定,有望支撑中国经济2022-2050年较高的增长潜力。
李稻葵认为,人口增速较快达峰与人口较快老龄化这两件事情,不足以影响中国经济发展的潜力。
李稻葵进一步指出,经济学界乃至整个社会有一系列误解和误读,“老龄化影响经济总需求”“劳动年龄人口不断减少”“老龄化影响社会创新活力”这些观点是经不起推敲的。
人力资源总量潜力具体来说取决于健康水平和受教育水平两个因素。根据这两个因素,李稻葵团队测定了中国人力资源总量的发展趋势:虽然中国人口总量已经达峰,劳动参与人口总量峰值早已过去,但中国人力资源总量将在2040年前持续增长,并将在2040-2050年保持稳定,这得益于日益提升的健康水平和受教育水平。若以2020年为基年,将人力资源总量折算成人口当量,则相较于2020年的14.249亿人,2050年中国人力资源总量将升至16.44亿人当量,增加约15.4%。
研究测算,如果中国人力资源能得到有效提升和充分利用,中国经济平均增长潜力在2021-2030年将达到5.9%,2031-2040年将达到4.9%,2041-2050年将达到4.1%。而中国提出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人均收入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像达到葡萄牙的水平,其实4.61%的增长速度就可以了。
如何释放人力资源潜力?李稻葵认为有三件事需要做。
第一,退休政策要调整,要有弹性。要调整社保,设计公平合理的养老金替代率和发放规则,形成正向激励。
第二,教育改革关键是不仅要提高义务教育年限,更重要的是终身学习。
第三,提高全民健康水平,尤其是中老年人健康水平,要帮助中老年人继续活跃在社会经济各个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