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毕业时,对应届毕业生的相关政策吃得更透,我不会特别着急去找工作。”2022年毕业的许思蓓(化名)对记者说。毕业后,她在天津找了份工作、缴了社保,上班后因对当时的工作不满意,便开始准备公务员等考试。
在筛选可报考的岗位时,许思蓓发现,一些岗位只招录应届毕业生,“对于是否是应届毕业生,有些岗位卡毕业年份、有些卡是否缴纳过社保。如果有应届毕业生身份,感觉‘上岸’的机会能多一些。”
随着2024年秋季招聘的启动,多地明确优化应届毕业生认定标准。专家指出,应届毕业生身份“保质期”的延长,是招聘政策持续优化的体现,求职者应积极规划职业路径,以实现与工作岗位的“双向奔赴”。
多地优化应届毕业生认定标准
2024年12月,许思蓓迎来了两场公务员考试。工作之余,她花了很多时间备考。她想过,如果当时毕业后不找工作,还能以应届毕业生身份考两年,“目标岗位相对会多一些”。
应届毕业生,通常指在应该毕业的年份即将毕业或已经毕业的学生。根据相关政策,离校未就业的高校毕业生,可以将户口、档案等在学校保留两年或转入生源地公共就业人才服务机构,以应届毕业生身份参加用人单位考试、录用,落实工作单位后,参照应届毕业生办理相关手续。
和许思蓓一样,一些毕业生希望尽可能地保住应届毕业生身份,以获得更多就业可能。而对毕业生毕业后多久、工作以后是否还算“应届毕业生”,不同岗位和地区定义不一。
记者梳理发现,对于应届毕业生身份,一些岗位要求必须是当年毕业的毕业生,一些则要求毕业生离校后,没有工作和缴纳社保等情况方算作应届毕业生。
2024年以来,贵州、上海等多地人社部门宣布,明确和调整应届毕业生的认定标准。政策的关键点集中在应届毕业生资格时间限制和是否工作并缴纳社保两个方面。
多地明确,延长应届毕业生资格时限。例如,上海市事业单位、上海市地方国有企业、在沪央企在招收应届高校毕业生或开展校园招聘时,向毕业证书落款年度2年内的高校毕业生开放。湖南省则明确,“高校毕业生”为近3年内毕业、招聘过程中未落实编制内工作的毕业生。
针对毕业生关注的“缴过社保算不算应届毕业生”的问题,多地明确,不对高校毕业生是否有工作经历、缴纳社保作限制。
“我们不少人关注到了这个变化,对毕业后还没有找到工作的学生来说,是利好。”2025届应届毕业生林陈雨认为。
应届毕业生身份备受青睐为哪般
“应届毕业生身份之所以受到青睐,很重要的原因在于这个身份能给毕业生带来较广的就业空间。特别是在考公、考编、校园招聘等就业渠道,一些岗位只面向应届毕业生。”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劳动经济学院副教授、中国新就业形态研究中心主任张成刚向《工人日报》记者介绍。
为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一些地区还明确,应届毕业生能享受诸如落户、求职补贴、住房优惠等人才政策。
有限的“保质期”也增加了应届毕业生身份的“含金量”。
经常搜索招聘信息的许思蓓告诉记者,有些工作,毕业后随时都能去应聘,限制条件较少,而面向应届毕业生的岗位,只能在保有应届毕业生身份的时候才能报考,“错过这村,就没这店了。”
记者采访发现,一些毕业生未能在毕业前找到心仪的工作,而部分招聘中又有“缴了社保就不算应届生”等不成文的规定,这使得一些毕业生选择通过不就业等办法,保住应届毕业生身份。
目标岗位集中在企业的林陈雨,一直在通过校园招聘、网投简历等方式找工作。即将获得硕士学位的他,比读本科时,更明晰自己的就业意向。
在林陈雨看来,应届毕业生可以参加校园招聘,求职压力会小于社会招聘。毕业后,失去应届毕业生身份且缺少工作经验,找工作将面临新的阻碍。此外,他认为,招聘应届毕业生比例较高的用人单位,会有一系列有针对性的培养方式,更有利于毕业生在职场中成长。
就业政策优化促进“人尽其才”
“优化认定标准后,可以促进高校毕业生以更积极的态度充分就业,他们可以更灵活地规划自己的职业路径。”张成刚指出。
业内人士认为,随着政策的落地,对于已经毕业的学生来说,可以更无后顾之忧地短期就业,其中部分工作可能会变成长期选择;如果工作后,在一定时限内,毕业生还想报考和应聘面向应届毕业生的岗位,也不会因为已经工作,就失去了资格。
在社交平台,记者看到,已经有不少关于优化应届毕业生认定标准的分享帖,罗列出各地的相关政策。在评论区,有网友留言:“这给了毕业生更多机会。”
不过,也有高校毕业生认为,标准放宽后,相关岗位的应聘者会增多,竞争可能会更激烈。
张成刚认为,随着更多毕业生可以报考和应聘相关岗位,竞争人数可能增多,不过,政策给了毕业生更多尝试不同工作的机会,有利于更好地实现人岗匹配,发挥人才的最大价值,“用人单位应关注毕业生的能力、潜力以及与岗位的匹配度,毕业生也应做好求职准备。”
“就业政策的持续优化,有助于推动社会对不同年龄群体接纳度的增加。这不仅仅关乎就业政策,更是社会包容性和公平性的体现。”张成刚指出。
来源:工人日报 作者:赵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