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源:图虫创意)
王小广/文
深入改革我国中小企业制度的几点建议
中国的产业与经济现代化最终要在许多重要行业或领域造就一大批世界一流大企业,这其中有两个关键点:一是让现在的一批超大企业“由大转强”,二是创造繁荣发达的中小企业发展体系。
大企业“由大转强”、建设发达的中小企业发展体系这一双重任务的实现,有赖于对我国中小企业制度的创新,以消除“企业的二元结构矛盾”,形成“大树大森林”的企业结构。根据日本、美国的经验,笔者提出以下建议:
一是全力打造所有市场主体自由充分竞争的发展环境。现阶段修改完善反垄断法、出台更严格的反垄断政策是及时而又十分重要的。对平台垄断和以任何形式体现不充分竞争的垄断行为,都要坚决地从法律上予以合理界定和规制。而对通过有效市场竞争而形成的不带有明显负外部性的垄断竞争(非独占性的“大树”,许多“大树”间开展有效的创新与市场份额竞争)则要加以保护,尤其是要完善知识产权保护的法规及提高执行力。
二是深化税制结构改革,建立有利于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的税收制度。在疫情爆发与常态化影响下,政府大幅减免中小企业税负的作法是十分必要的,对减少中小企业的困难具有明显的短期“缓冲”、“止痛”作用。
但要解决中小企业的高死亡率、有效跨过中小企业第二个成长陷阱,必须要从大范围、大力度减免中小企业税负转向“税制结构改革”,即从“扶贫”转向“造血”,全面提升中小企业的自主发展能力。
税制结构改革总方向是加快从“间接税体制”向“直接税体制”转变。在中小企业竞争过度以及社会上存在明显的负外部性垄断的条件下,间接税体制不仅使中小企业税负过重(与它的能力相比),破坏其高质量成长机制,而且使很多处于生存边缘的中小企业被迫通过“造假仿真贩假”等手段求生存,从而制约整体社会信用制度的升级,并忧乱市场秩序。
建议税制结构改革可分两步来推进:
第一步,中小企业先行。中小企业逐步降低并最终全部取消增值税和其他间接税费。同时,加强对中小业主的个人所得税征收。我国目前法人单位已超过了3000万个,这些企业主如果按每年每人收入超过100万元计收个人所得税,人均可征税20万元,合计全国可征得个税6万亿元,而2021年我国个人所得税总收入仅为1.4万亿元,实际上这不过是工薪税,中小企业主因为收入获取方式的不规范、监管难等原因,基本不交税或交税数量很少,从这一点看,我国的个人所得税问题并不是征税起征点高低的问题,而是许多高收入群体不交税或交税极低的问题。就中小企业来讲,业主是“一肩挑两头”,企业少交,个人多交,相对于以前企业多交,个人少交,仍然是平衡的,但做这样的税制结构调整,却极有利于企业特别是新创企业的内生成长。
第二步,大幅降低大中型企业的间接税和其他各种间接税费。当然企业税收结构改革要与总体税制结构改革整体设计,同步或分步实施,即要在实施企业税收结构改革的同时或同期,建立长期规范的财产税制度和完善个人所得税制度,以加快我国税制结构向直接税为主的全面转型。
三是成立国家政策性中小企业金融机构和信用担保机构。有两种方式可以选择,一种是国家财政出资,建立一家较大规模的中小企业政策性银行。并另成立一家专门针对中小企业的信用担保机构。另一种是把分散使用的中央和地方各级财政部门对中小企业专项扶持资金聚集起来,适当引入民营资本参与,由中央、地方和民间共同持股管理,建立专门针对中小企业融资的政策性金融机构。实际上一些政府专项扶持资本仍有保留的必要,不能简单的合一。总之,在设置政策性中小企业金融机构上要体现集中有效原则,同时也要继续配合一些专业的金融性、财政性或技术性支持措施。
四是通过产业链重构促进企业一体化分工体系的形成。日本、美国等发达经济体的经验表明,只有在各类产业内建立“大树大森林”的企业结构,大与小分工协调,形成既纵向关联又横向联合的复杂的企业结构时,企业二元结构问题才会完全解决。即一个产业在长期的竞争发展中形成几个大企业体系,大企业、大品牌,也是“大树”的主干,中型企业是重要支干,小企业则是侧面细枝和绿叶,各产业间形成一个巨大的“森林”,形成“顶级群落”。
对此,建议我国企业界从以下方面加快企业的产业链融合,从根本上解决企业的二元结构问题:
一是由上而下纵向整合。现在各级政府倡导和设计的链长制是一个好的选择。大企业通过技术研发链和产业链向下整合中小企业,采取各种方式加强与中小企业合作,形成产业联合体,既可以直接采取纵向一体化方式(兼并收购等),延链、补链,形成供产销一体化,实现全链条管理;还可以向下通过长期合约、稳定外包机制等,形成产业内联盟,加强技术合作,稳定供求关系与价格,减少负的“外溢性”,全面提升产业链的质量和安全性。
二是以中促大,培育大量硬核型中小企业。在很多重要行业扶持前景好、创新能力强、具有独特技术优势的中大型企业,打造一批“专精特新”企业,使其成为行业的“隐性冠军”,解决居行业头部的超大企业“由大转强”的核心技术受制于人问题。
三是促进广大中小企业按两类模式健康成长。以建设“大树大森林”的企业体系为目标,广大中小企业要合理定位,选择一类模式迅速提高自主能力。一类(绝大多数中小企业)主要是要成为现代企业、产业分工中标准化水平高的“零部件”,另一类(一小部分中小企业)特别是从事新兴产业的中小企业,则坚持独立成长,成为新行业的领头雁和尖兵,最后长成新的“参天大树”。
展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