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情

蓝虹:碳金融征战的金戈铁马

原创蓝虹

2022-07-24 14:24:13

随着全球气候危机的加剧,碳金融成为金融中异军突起的新蓝海。政府、企业、银行、保险、证券甚至个人,都逐渐沉浸其中。因为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通过平流层在全球飞速扩散的特性,碳金融征战的领域早已超越了国界,《京都议定书》下的碳金融市场,就已经是全球碳金融市场。各国都调动资源,以国家信用和资源背书“参战”。京都议定书时代各国成立的碳基金,代表着各国在全球碳金融市场征战的努力和决心。各国都意识到,在经历了近 300 年化石能源支撑的工业神话后,碳时代已经到来,而碳金融已成为碳定价的全球机制。谁掌握了规则制定权,谁掌握了定价优势,谁就将在这个碳时代脱颖而出,成为新一任世界霸主。

所以,在这个面临气候危机和传统能源危机双重压力的碳时代,碳金融在世界经济中所起的作用,已经远远超越了金融本身,是以金融为武器的全球开疆拓土,是以金融为引领的没有硝烟的经济战。各国对于碳金融市场的征战决心,已经是“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虽然京都议定书时代之后,全球性的碳金融市场徘徊不前,但是,各国的国家级碳金融市场却越来越兴盛,承载着各国引领全球碳金融的雄心。

根据国际碳行动伙伴组织(ICAP)的统计,全球目前已经有 24 个运行中的碳市场和碳金融体系,另外还有 8 个碳金融体系正在计划实施。这些虽然是国家级碳金融市场,但是,都在努力成为国际碳金融市场。比如欧盟碳交易市场,在第二阶段就迫不及待地纳入航空和航海业,规定只要是在欧盟有航空航海业务的公司,无论是属于哪个国家的,都必须参与其碳金融市场,接受其配额和交易规则,并用欧元进行交易。欧盟碳市场400% 的换手率,以及向世界扩张的交易范围,提升了欧元在世界货币体系中的地位。碳金融,正在像美国的石油美元一样,极大地促进欧元的国际化扩张。而最近通过的碳边境调节机制,给予了要与欧盟各国发生贸易关系的国家和企业两个选择,或者支付碳关税,或者参与到欧盟碳金 融体系中。这再次体现了欧盟将其碳金融体系向全球扩张 的努力。碳金融又有着极其广泛的微观基础。 在这繁忙的碳金融 市场中,各种“卖碳翁”忙碌地四处奔走,好像被送到风 口的“幸运猪”,不断盘算着自己满兜的碳货币。 当然, “卖碳翁”中的佼佼者,必须要提的是特斯拉。 这个成功 的世界级“卖碳翁”,终究是靠着卖碳,撑过了新能源汽 车最艰难的时期,甚至大赚了一笔。 因为卖碳收入太丰厚,以至于它轻易地击败了传统汽车,成为汽车行业新霸主。

2012 ~ 2021 年的 10 个财年里,卖碳收入总共给特斯拉贡 献了 53.4 亿美元的营业收入。2020 年,特斯拉卖碳收入是 15.8 亿美元,而其当年净收益是 7.21 亿美元。 也就是说, 卖碳收入,让特斯拉由亏损大户转化为盈利大户。 靠着碳 金融的支持,特斯拉终于在世界新能源汽车的市场之战中,站稳了脚跟,并高歌猛进。 碳自愿减排市场的金融产品,也给予了个人购买和参与 的权力。

借助各种碳交易平台,笔者已经可以熟练地核算 每天的碳足迹: 用了三个塑料袋,产生了 0.03 千克二氧化碳;用电两度,产生了 1.05 千克二氧化碳;吃了两个鸡蛋,产生 0.05 千克二氧化碳……当然,作为一位女士,最具挑战的碳减排是买衣服。 一件衣服竟然可以产生 10 千克的二氧化碳,需要一棵树用 8 天光合作用产生的森林碳汇才能中和掉。 笔者经常默默地计算,在中和掉自己的碳足迹之后,碳账户里还有多少碳货币。 如果经济困难的时候,也是可以把这些碳货币变现的。为了节约碳货币,笔者今年没有添置一件新衣服。在登录碳账户、查看碳货币的时候,内心的感觉和葛朗台看见金币时一样,充满兴奋与窃喜。


展开全文

蓝虹

专栏作家经济学家蓝虹 经济学博士,中国人民大学生态金融研究中心副主任、环境学院环境经济与管理系教授、博士生导师。2006年至2007年任联合国环境署可持续金融行动组高级技术顾问,2007年至2010年任世界银行华盛顿总部绿色金融及赤道原则推介项目技术顾问,2010年至今为纽约大学客座研究员。被评为“2015年度中国人文社科最具影响力青年学者”。出版了《绿色金融理论体系与创新实践研究丛书》系列专著。

相关推荐

科创债全市场发行超6200亿元 中小银行加速入场

较停牌前溢价约70.73% 吉林金控拟现金要约收购九台农商行

年内超20家银行高管“变阵”,“70后”已成主流,“80后”加速补位

免责声明:本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供参考、交流,不构成任何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