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情

影视公司半年报:复苏强劲,“扭亏”任务依旧艰巨

原创徐上

2023-09-12 13:53:04

如果将上半年的业绩比作一场考试,通过对市场的敏锐观察和适当的布局策略,有的公司仍继续保持优等生位置,有的则已经掉队。与之相反,中腰部公司的后劲有所加强。

打破多项纪录的暑假档刚刚结束,电影市场信心倍增。在此时间节点上,超10家公司发布上半年财报,也带来向好信号。

财报增长侧,万达电影、横店影视、上海电影、中国电影、金逸影视等达成扭亏为盈的目标。尽管行业整体的盈利能力还没完全恢复,但从此次表现来看,复苏趋势明显。

如果将上半年的业绩比作一场考试,通过对市场的敏锐观察和适当的布局策略,有的公司仍继续保持优等生位置,有的则已经掉队。与之相反,中腰部公司的后劲有所加强。

从下半年各公司待上映的片单中,可以发现的是,未来的竞争只会更加激烈。

01 

万达电影

2022年表现堪忧的万达,在今年上半年终于迎来好消息,实现扭亏为盈。

据万达电影半年报,2023年上半年,万达电影国内影院实现票房36.5亿元(不含服务费),同比增长49.7%,恢复至2019年同期的93.5%;观影人次0.88亿,同比增长54.4%,恢复至2019年同期的96.4%。

在业界看来,此次万达在业绩表现方面有所回升,得益于电影市场的回暖。关于营收增长的原因,万达电影表示,观影收入增加是主要动力。这部分收入约为40.42亿元,占总营收的58.84%,较2022年同期的29.78亿元增长35.72%。

在春节档头部电影的带动效应之下,笼罩在影院之上的阴霾暂时消散,也让更多电影制作公司有信心释放存量影片。

从春节档开始,万达为了守住优势地位,在市场上的布局较为明显,从头部大盘观众到垂类受众,似乎都不想错过。

春节期间,万达参与投资的《流浪地球2》和《熊出没:伴我熊芯》分别取得票房40.29亿元和14.95亿元。在同档期的电影票房榜中占据前三位,在上半年整体的票房表现中遥遥领先。

清明档上映的《宇宙探索编辑部》和五一档的《倒数说爱你》票房表现均不是很理想,仅收获千万级别的票房。暑期档上映的《热烈》和《孤注一掷》表现较好,累计票房超40亿。

之后,已入围上海国际电影节主竞赛单元并获得艺术贡献奖的《寻她》以及《三大队》《我才不要和你做朋友呢》等影片在陆续拍摄和后期制作中。

尽管去年与陈思诚合作的《外太空的莫扎特》在票房上失利,但后续万达依旧选择与陈思诚继续合作。电影《唐探4》和《三大队》,都能看到双方合作的身影。

实际上,对于万达来说,与其押宝导演个人IP,不如押注每个重要档期来得更加实际。毕竟,强导演风格的作品有可能会扑街,但不同层次受众在当下的强观影需求暂时不会改变。

 02 

博纳影业

公司实现营业收入为 8.5亿元,同比下滑 42.31%;归母净利润为-2.6亿元,同比下滑 212.22%。其中,电影业务实现营业收入 3.13亿元,同比下滑 76.48%。

此次业绩下滑的原因,博纳方表示,公司投资影片与去年相比,量级不同,表现未及去年同期。

这与博纳近些年在主旋律商业大片的押注有一定关系。

作为较早涉及该领域的影视公司,2021和2022年接连上映的《长津湖》和《长津湖之水门桥》两部大片,博纳均是背后的操盘手,而名导演和名演员云集的两部片子,顺理成章打破多项票房纪录,为当时的博纳营收作出贡献。

但自此,博纳影业在主旋律商业大片上的策略也渐渐走向失灵。不仅其主投主控的《海的尽头是草原》《平凡英雄》票房没达到预期,之后2023年春节档上映的《无名》最终票房也只有9.31亿,在量级方面,的确远远不如同档期的《流浪地球2》和《满江红》。

同时,开拓剧集领域的新业务线,成为博纳应对电影票房不确定性的策略之一。

2018年成立了博纳热爱影视,博纳开始进入电视剧行业。2020年操盘的《阳光之下》播出,反响较好,随即又在今年推出《不期而至》。剧集业务也成为博纳新的增长曲线。

由于其布局较晚,节奏缓慢,这块领域对于营收的贡献仍有限。

在后续影片方面,《阿麦从军》《别叫我“赌神”》有待上映,《爆裂点》《狂奔吧老爸》《少年时代》等处于后期制作阶段。这些作品从爆款潜质来看,还是一个未知数。能否带动博纳业务向好,也很难判断。

 03 

华谊兄弟

据2023年上半年业绩报告显示,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为33,866.62万元,比上年同期上升59.93%,归母净利润亏损1.43亿元,较上年同期亏损的1.92亿元有所收窄。这也是继第一季度报告以来,华谊在亏损面进一步收窄的利好表现。

尽管如此,这个曾经在文娱领域的“老大哥”早已风头不再。此次亏损收窄的信号在业界看来,仍不足以实现扭亏为盈的任务。

据财报,上半年影视娱乐板块营业收入同比上升57.24%,占营业收入的46.87%。这部分业务收入主要来源于上映完成的电影和电视剧。其中,只有参投的春节档电影《流浪地球2》票房表现最好。但参投这部电影的公司多达30几家,可以预见的是,华谊从该电影中分羹的量级会很少。

主投电影《爱很美味》根据其同名的小成本制作网剧改编,该剧成为当时的一匹“黑马”,豆瓣收获8.1。电影在上映前期待值较高,但上映后口碑和票房均不及预期,豆瓣不仅只有7.2,票房也只有1400万左右,对于公司整体票房收入的贡献与其他电影公司相比,所差甚远。

主控电影《摇滚藏獒:乘风破浪》仅收获147万票房,无论从票房量级和对收入的贡献程度相比,甚至可以直接忽略不计。

在剧集领域早已布局多年的华谊兄弟,曾出品过《士兵突击》《我的团长我的团》等收视与口碑并存的精品电视剧。但由于之后的重心转向电影领域,当再次进入电视剧市场的华谊兄弟,面对市场观众的变化与更迭,再也无法重拾当年的收视辉煌。

随着网剧的崛起与发展,华谊开始将投放剧集的部分精力转移到小而美的精品网剧上面。2022年出品的悬疑剧《消失的孩子》和喜剧《东北插班生》收获了部分垂类受众的青睐。

今年上半年的《回响》邀请冯小刚做导演,一众大咖明星客串,且放在爱奇艺的迷雾剧场播出,本想再次在剧集领域添把火,可惜的是,该剧从播出时就争议不断,加上“浓郁的冯小刚”风格与当下网剧时代观众的追剧口味并不适配。

因此,该剧最终豆瓣评分只有5.9,连及格线都不到,不仅没能让爱奇艺“迷雾剧场”再次“响”起来,也没能助力华谊在剧集领域挽回颓势。

由杨阳执导,周迅、刘奕君、林允等主演的《不完美受害人》在暑假档上线以后,整体口碑和反响也均不及预期。后续,《绝顶》《兰闺喜事》《云客江湖》等已进入后期制作阶段。

从下半年电影领域的存货来看,目前看票房最有竞争力的是《前任4:英年早婚》,该电影定档国庆前夕。另外,高虎导演的《好像也没那么热血沸腾》和陈凯歌导演的《志愿军:雄兵出击》均定档国庆前后。

《前任4:英年早婚》作为“前任”系列电影的第四部,能不能像第三部一样成为当时的票房“黑马”需打一个问号。两部喜剧运动题材和主旋律电影对于市场大盘观众的吸引力也大不如从前,最终还得看影片质量。

如果华谊还是守着曾经制造的爆款密码和“套路化公式”不改变,显然市场已经没有那么多耐心了,此后扭亏为盈的局面就更加难以改变。

 04 

光线传媒

与万达一样,在2023年传来利好消息的光线传媒,扭转了2022年的亏损局面,实现了2.03亿元的盈利。这在一定程度上得益于光线的多线路布局策略。

2023年度半年报显示,公司总营收6.05亿元,同比增长3.78%;取得的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 2.03 亿元,同比上升 1.12%。

长时间在电影领域累积的经验似乎让光线一举压中2023年的春节档,从头部到中腰部,包揽各层面的受众。

据报告,上半年光线参与投资、发行并计入本报告期票房的影片包括《深海》《满江红》《交换人生》《中国乒乓之绝地反击》《这么多年》,总票房超 62亿元。第一季度就实现营收4.1亿、盈利1.2亿的成绩。

与此同时,与万达、博纳、华谊其他老牌影视公司相比,光线看起来不想错过上半年的每一个档期。除了春节档,还有情人档、暑假档等,几乎都有光线参投或主控的影片。

尤其是在光线擅长的领域,尽管小成本爱情片以及动画片的口碑不如从前,但从票房来看,仍然能从市场中分得一杯羹。

据灯塔专业版,暑假档上映的《茶啊二中》拿下过去三年同档期动画片票房第三名,淘票票开画评分9.2。后续,张艺谋导演的《坚如磐石》和五百导演的《扫黑·拨云见日》等,也将陆续上映。动画系列电影《哪吒之魔童脑海》《大鱼海棠2》《姜子牙2》《西游记之大圣闹天宫》等也有不少电影大盘受众期待。

相对于电影业务,更值得注意的是,光线在AIGC领域的布局。

此前,光线传媒曾公开表示,公司已在内部部署对AI技术的探索式实践,积极寻找与内容创作的结合点。海外动画制作团队也已经在摸索ChatGPT在业务上的应用。王长田在内部信中提到,动画制作团队正在探索AI在动画表演、角色生成和厂净资产、动画特效、虚拟拍摄、衍生品开发等方面的应用。

此次财报中,光线也透露出今后将加强AIGC方面开发的决心。

 05 

北京文化

作为《封神第一部》背后的操盘手,北京文化再次受到市场高度关注。

在此次半年报中,各方对于其财务状况的好奇甚至超过电影对其的加持。报告显示,2023 年上半年营业收入约1.35亿元,同比增加911.19%;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约为- 2239万元。其中,公司来源于《封神第一部》的营业收入在2.5亿元左右。

作为一家文旅转影视的公司,北京文化可以说是“出道即巅峰”。拿到2014年华语片票房冠军的《心花路放》成为其持续参与爆款电影的“试金石”。之后,《战狼2》《我不是药神》等爆款影片背后都少不了北京文化的身影。

可惜的是,好景不长。2020年开始,北京文化先后陷入财务造假、阴阳合同等危机,在资本市场的信任度持续下降,一度面临退市的风险。

此次《封神》电影的上映,被寄予厚望,业内不少人士把这部电影的最终表现看作是北京文化能否成功翻牌的标志。近日,《封神》官宣密钥延期至9月19日,很有可能是公司为冲击30亿票房做出的最后努力。

事实上,作为后疫情时代影业复苏和回暖的开端,2023上半年既是一次“大考”也是一次机遇。

从各公司的上半年财报中,能看到之后的影片存货依旧充足。可以预见下半年的国庆档,又将是一场票房的“硬战”。

随着暑期档票房的提振,影视公司的信心也进一步回归。未来档期的竞争和内卷势必更加激烈,对于行业来说,需在头部公司发挥带动作用的前提下,不断注入更多优质内容,避免套路化开发模式,才有可能让市场重回巅峰。

展开全文

相关推荐

数字广告的发展趋势与挑战:从曝光到转化的破局之路

数智时代广告新机遇!第三届京津冀数字广告人才培养院长论坛在京成功举办!

没来过川西,别说你玩懂了自驾游!这些网红打卡地,才是“进藏路”上的高光时刻

免责声明:本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供参考、交流,不构成任何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