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情

广看宏观|今年华北高温的经济学解释

原创王小广

2023-07-21 11:50:24

王小广/文

近期,华北地区持续高温,今年的高温来得早,6月份就出现超高温的情形,这种情形很少有,而且高温的强度和持续的时间也都是前所未有的。这仅仅是气候现象吗?

高温除了气候自身的原因外,还有一个不可忽视的原因,即经济活动或经济增长。在经济未达到实质的高质量发展时期,经济增长快,气温便随之上升,因为能源增长弹性仍然较高,高增长必须意味着能源消费的明显增加,从而导致气温超常上升。

当然,这里并不是说今年华北的持续超高温,是由于今年以来经济的超速增长导致的。但是,超高温现象的出现,有重要的人为因素,今年华北高温有着经济学的解释。

异常高温现象产生的经济因素,可能是经济高增长,更可能是高耗能行业的高增长。在重化工业化阶段或重化工业化还未完全结束的时候,高耗能行业的增长波动对气温的波动会产生很大的影响。如2017年和2018年连续两年的夏季高温,主要原因就是原煤、粗钢、发电量的持续快速增长(见表1)。原煤产量2013年达到前期高点后,连续三年下降(正是治理雾霾力量最大且取得重大成效的原因),2017年再次回升,当年增长3.3%,直到2021年再创新高。粗钢产量也是经过四年的徘徊后在2017年加速增长,当年增长7.8%,短短的3-4年又增加了2亿吨。发电量的增长类似,2017年和2018年发电量分别增长7.7%和8.5%,使得连续两年电力增长弹性系数超过1。


探寻今年6月份以来华北地区超记录的高温,同样可以从前期及最近的高耗能行业的产量增长中找到答案。表2显示,重要的高耗能产品在去年9月份以后要么出现了大反转、由大跌转向快速增长、如粗钢、钢筋、火电等,要么增长明显加快,如氧化铝、电解铝等。粗钢产量2022年前8个月同比下降5.7%,9月转为大幅增长17.6%,之后半年中除12月份出现季度性下降外,都保持了较高的增速,特别是其中与房地产关联最为密切的钢筋产量更是在经过大幅下跌后持续三个月高增长。发电量今年三月份以来也出现了超常规增长,其中火电的增长尤其显著。


这是全国的情况,通常北京周边五省区(内蒙古、河北、山西、河南、山东)钢铁、水泥、煤炭等高耗能产品产量均占全国的一半以上,北京承受的高温压力可想而知。(图片来源:图虫创意)

展开全文

王小广

专栏作家经济学家王小广,宏观经济学家,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为中国公共经济研究会副会长。历任国家发改委经济研究所经济形势研究室主任、发展战略与规划研究室主任、国家行政学院决策咨询部副主任等职。研究领域包括宏观经济预测、房地产、汽车、区域经济和城市发展等。2003年初提出房地产“泡沫论”在社会上引起很大反响,在城市发展规划上创造性的提出“本底规划论”,曾多次准确预测中国宏观经济的“拐点”变化。

相关推荐

智荟中欧·北京论坛 | 全球经贸变局下,中企如何以“差异化出海”破局

反内卷的本质是“让生意的归生意” | 经观社论

AI抢人大战:比机器更重要的永远是人 | 小白商业观

免责声明:本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供参考、交流,不构成任何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