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身处于一个信息爆炸和快速发展的世界中,一切都在快速地转变。很多时候,我们在不确定性中挣扎,不知道该如何应对。实际上,任何时代都有其自身的规律和相应的生存法则,我们要做的,就是“看清大势”,找到大周期下的发展机会。
01宏观经济底层逻辑与产业发展机会
主持人:您是如何理解中国的宏观经济的底层逻辑的呢?
管清友:这个问题,其实是很复杂的。我从微观个体来解释下吧,微观上是悲欢离合、阴晴圆缺。底层逻辑可能既有市场经济的共性经济特征,也带有独特的国情特点。
收入相对偏低的人感觉到其实是通胀的,为什么我每天工作,体感上感觉赚钱越来越难,这买东西其实越来越贵了,服务价格越来越贵了,但是CPI显示我们的物价指数是不高的。
当然收入要高一点的群体,他感受到什么?现在似乎是半通缩或者类通缩的这种状态,不同收入群体,甚至不同地区,大家对于物价的这种感受是不一样的,这种分化不平衡这种特点也是中国经济的一个很重要的特征,或者说它底层的逻辑是这样。
过去国内的生产,附加相对是比较低的,两千零几年刚入市时,我们在探讨产业升级,高精尖技术产业解决的员工就业是很弱的,智能化地技术化水平越来越高,出口的产品附加值越来越高,却跟普通人的关系越来越弱,也就是这个原因。
主持人:现有阶段背景下,哪些出口的产业或者出口的产业会比较好?
管清友:从目前的情况来看,主要还是集中在工业制造业。汽车行业从2021年以来出口持续大幅增加,而且传统上像欧洲、欧盟等汽车制造比较强的地区,现在中国对欧盟的出口也是非常强劲的,可见中国汽车制造业的市场竞争力。
之所以中国汽车确实出现了换道超车或者换维超车。这说明内卷化的过程已经开始了,汽车的降价就是最好的证明。
02康波周期阶段认识与发展规律
主持人:当前中国处在周期的什么阶段?
管清友:
1. 康波周期阶段认识
现在是处于两次康波周期中间,是以60年为一个跨度的技术周期,上一轮的康波周期现在看的话,要到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开始了,是信息技术革命和计算机的进展,但是信息技术革命现在有进入末端的这个迹象,而新一轮的革命这个到底是什么?现在还看得不是特别清楚。
人工智能我觉得本质上仍然是信息技术革命的范畴,而且它是否真正带动世界经济,还有待观察。
2. 周期末端规律
从历史经验上来看,在周期末端往往会出现什么呢?蛋糕已经难以继续做大,过去蛋糕膨胀的速度特别快,大家都忙着做蛋糕。现在蛋糕不能继续做大了,甚至有些地方蛋糕还缩水了。
那只能去想怎么分蛋糕,这会导致国与国之间的利益分配博弈国家内部不同社会群体之间的不同利益诉求,社会对同一问题,大家观点上出现分歧甚至出现撕裂。
国与国之间的关系的调整,包括我们说中国经济增长模式的这种变化,它其实可能会经历一个比较长的周期,但至少可以这样说,过去我们习惯了全球化繁荣,这个时代可能真的结束了。
我美国匹特堡大学历史学教授许倬云先生,他说世界又进入到一个新的轴心时代。我觉得起始阶段,起始阶段我们称之为说从全球化到半球化,和过去20年我们经历的全球化的繁荣肯定是不一样。
其实全球化繁荣这个词虽然很大,但实际上它切切实实的一个结果就是我作为我们普通人,这个你会感受到这个经济增长带给你的所谓的红利,或者说你是受益者。
但是当这种转换开始的时候,你会发现很多人其实是在整个经济的这个运行过程当中,它是无法分享到这个红利的,这样是现在比较其实是比较麻烦或者社会比较撕裂的一个原因。
3. 周期息息相关
实际上人人都不可能脱离周期,即使很多人意识不到,自己无时无刻不受到周期的影响。周期这个问题可以从很多维度去划分,有政治周期、有经济周期、有金融周期、有产业周期,从时间节奏上划分,有长周期、中周期、短周期。
周期这个话题不是今天才意识到的,实际上很早就有意识地关注,特别是近几年变化非常大,几个周期叠加在一起,每一个做企业的人、做投资的人,还有普通人,都会受到这个周期的影响大家也都在希望搞清楚原因。
搞清楚我们历史坐标、周期坐标,我们何以至此,又将去往何方?这也是图书创作的背景,这本书实际上解答了,对于现在,有何种机会、风险,或者说困惑、焦虑,对照着周期的线索,我们到底是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状态?
搞清楚这些原因之后,至少知道为什么我们处在这么一个阶段,亦或者说哪些我们能做哪些,哪些又是我们力所不能及的。其实体感上每个人无论是教育背景,还是工作经历,还是创业经历,还是投资经历,都可以对照着《大周期:不确定时代的确定性生存法则》对照一下,复盘一下。
03个体机会与资产护城河
主持人:因为就业问题越来越难,个体发展机会和护城河在哪里?
管清友:最好的回报是投资自己。
说实话也比较难,就业问题的形成原因非常复杂。社会上动辄说“孔乙己脱长衫”,正常应该是,孔乙己可以安心研究,骆驼祥子生活得也有尊严和保障。
这实际上表明我们教育上还是有很多的改进空间,这个时代变化确实剧烈到大家猝不及防,同时转换成本非常困难,不可能AI火爆我们明天就可以去做AI相关的工作,它需要一定的专业积累,有巨大的转换成本。所以我们能什么呢?
我觉得就是保持一个理性客观的这个状态,然后还是努力提高自己。投资自己是回报率最高的。巴菲特也讲,让自己对于行业变迁、商业模式转化保持一种敏感度,我觉得每个人都应该成为斜杠青年,丰富人生的阅历,这也是对冲人生经历当中面临不同周期所遇到的这些经济风险、就业风险的一个很重要的准备和基础。
其实没有必要太过焦虑,想清楚适应就好,没有什么特别好的办法。你看完《大周期:不确定时代的确定性生存法则》之后,能够快速总结三点,穿越周期吗?
没有那么容易,但是这里面有很多周期的刻画,特别历史上的一些周期会给我们更多地启发。具体到每一个行业、每一个社会群体,每一个个体,包括你我,明确这个周期它的特征之后,你应该有一个基本的打法。
建立投资护城河。
我觉得从个体来讲,可能行为要稍微保守一点。上行周期和下行周期是不一样的。在周期上行的时候,说实话大家每个人都觉得都是自己的能力,所以才如何,但是丝毫不是不会觉得是因为这个电梯在往上走,或者说这个趋势在往上走,大家都觉得是自己的能力。
但这个周期下行的时候,大家可能大部分人的想法就是,你看,那不是我不努力,这个周期往下走,人们永远是这样,这是所谓的人性。从投资这个角度来讲,过去我们讲宁可做错也不要错过,现在宁可错过,也不要做错。
然后在这个过程当中,如果你足够有认知能力、足够有创新精神,能够发现新的机会,或者说很多人经常愿意讲的那个风口,但是对于大部分普通人而言,我觉得还是去挖掘缝隙里的机会。或者说它的天花板到底在哪里,有可能的话,在这些领域里继续做得更好,做到极致。
新的周期之下,那么对于有一定基础,有一定财富积累和资产的人,他配置方式确实是变了,更多地是需要增加跨周期的、跨品种的、跨市场、跨代际的这种均衡的、对冲式的配置。简单来说就是要有不同的对冲的方式,境内境外也好,多资产也好。
没有人可以准确的预言未来,但是你知道你至少可以做到东方不亮西方亮,或者说你有,你有足够的品种能够这个对冲风险。现在做资产配置要害不在于赚多少钱,而在于说能够规避多大的风险,或者说风险来的时候你受冲击小一点。
中国的房地产它的发展趋势现在应该怎么样?现在的房地产能投吗?还是说如何选择?这没有标准答案。总体上来讲房地产的这个周期肯定是过去了,这应该是个共识。
未来的资产可能更多的是在金融资产上,可能从配比上来讲,金融资产的比例是会越来越高。房地产出现了一个新的特点是,它的金融属性越来越弱化,甚至很多地方的房地产已经失去金融属性了。那么金融投资呢?
我们这个市场其实总体上不是特别成熟的,可供我们选择的金融产品其实不多的,特别是针对一般老百姓投资其实还挺复杂的事情,为什么大家老觉得这个投资好像赚钱只能靠投资,或者说投资就一定能赚钱呢?
就是你首先得知道自己怎么亏钱。我有时候就开玩笑说,我说你看完了大周期,你至少可以知道为什么亏钱,其实就是你能够真正自己做出判断,有一套自己的逻辑。
企业家创新精神。
对于企业家来说,优秀的企业家凭着自己的创新精神,去走出来、闯出去。这几年整个创业企业经营的环境和前两年不大一样,这里有政策的原因、有国际形势变化的原因,当然也有金融周期收缩、金融监管强化等等诸多原因。
这个时候,我觉得从个体上来讲就是看清楚就好。行业的裂变与转型,或者说行业的变迁时时刻刻在发生,即便是那些受到冲击很大的行业,依然也还有人转型成功。
我们反而需要,避免拿一个特例去要求所有人都要做到那个特例。我们应该学习他们的方式、方法或者精神,要看到这个情况的变化,然后还是要敏锐地以一个积极的姿态去抓住一些机会。我这两年一直在提倡一个词,叫积极躺平。为什么呢?因为有很多事是你力所不能及的。
躺平一点很正常,但也不能躺下就不起来了,我们还要以积极的状态和心态去看待,其实这是一种创业态度和人生态度,也有很多人无论周期如何变化,依然保持一种冲锋陷阵的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