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助浴师的那几年,他帮助百名老人“澡”回尊严
(作者:徐玥、谢婧、田婧阳、王佳歧、石钰、王敬文 指导老师:王擎)
“咚咚”,9月27日早上10点,北京初秋的太阳尚还是暖洋洋的,方明晖带着两名团队成员敲响了小区一家住户的门。
进门后,从与老人的家属沟通、组装洗浴装置、测量老人的血压等指标,到正式为老人洗浴、浴后清扫以及再次为老人进行健康检测,这一套流程走下来大约需要一个小时。忙的时候,他们一天会重复四次这样的流程。
方明晖告诉记者,上门助浴看似简单,实则有着复杂的流程和操作要求,耐心、细致、负责,这三种品质缺一不可。38岁的方明晖已经迈入养老服务行业将近十年。从去年开始,他成为了北京一家养老服务公司助浴项目的负责人。
数据显示,2022年末我国60岁以上的人口已经达到2.8亿,其中失能、半失能老年人已超过4000万人。北京大学一项人口学研究更显示,到2030年,中国失能老人规模将超过7700万,失能老人将经历平均7.44年的失能期。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之下,高龄老人、失能老人、半失能老人的日常生活难题亟需解决。其中,洗澡就是一道难以跨越的关卡。在许多人看来,“洗澡”是一件很轻松、平常的事情,但对上了年纪或是患病的老人来说,这样一件简单的事情甚至成了他们的奢望。
目前,助浴师这一领域仍存在很大空白。“助浴师现在并没有一个明确的行业标准或是规范。它是实际存在的,但还没被正式列入国家职业。往大了说,我们都叫养老护理员。”方明晖说。
从事助浴项目的一年多里,方明晖带领团队服务了将近200位存在洗澡难题的老人。他始终记得第一次上门助浴时,那位老人在洗完澡后一直紧紧握着他的手,嘴里含糊不清地说“谢谢、谢谢”,那时他意识到国内助浴行业需要更进一步的发展。
方明晖说:“我就在想,等我老了自己洗不了澡了,谁能来帮助我?所以我觉得现在干的这个事是很有意义的。哪怕被有些人质疑、误解,但是看到老人们洗过澡后放松舒心的样子,让我觉得这份工作是真真正正在帮助老人,是被这个社会需要的。”
「不止是助浴」
方明晖所在的养老服务公司要求早上九点打卡,而他带领的助浴团队通常会在早上十点进行第一单。如果顺利,大概下午两点他们就能到达第二位老人的住所。
但是这一天,他们的进展不尽如人意。
进入老人李洪旭的家门前,他的儿媳就面露尴尬地告诉方明晖团队,老人在得知今天会有人上门助浴后就表现得非常抵触,一直念叨“不洗澡”。走进李洪旭的卧室,扑鼻而来的是夹杂在一起的难闻气味——饭菜味、药味、汗味。老人一看见几人进来,立马摆手说“不洗”。
方明晖告诉记者,这类情况并不少见,有些老人家自尊心很强,思想上可能也有点保守,不愿意让人帮忙洗澡。
好在今天来上门助浴的几名团队成员都是“老手”了,在他们轮番耐心劝说、安抚下,老人终于勉勉强强点了头。
由于是第一次为李洪旭服务,方明晖先与他的儿媳签署了风险承诺协议,并聊了一下老人近三个月的身体状况。与此同时其他同事也在有条不紊地进行准备工作——小刘拿出专业设备,给老人测量血压、体温、心率等基本指标,以确认老人今天是否适合洗浴;大飞为洗澡机和充气式洗澡床设备接水通电。半小时后,热水就位,洗浴正式开始。
李洪旭因脑血栓留下的后遗症已经偏瘫十年了。虽然并不是完全不能动弹,但这次意外给全家人带来非常大的打击,对老人自己更是。
方明晖和大飞小心地将老人挪到便携式洗澡床上,慢慢托着老人的身体浸入温度适宜的药浴水里。适应了五六分钟后,方明晖开始给老人搓洗身体。不多时,干净的水就因搓下来的皮屑、泥垢而变得浑浊。
图 1 助浴师正在为老人服务(受访者提供)
儿媳妇提到过,老人已经八年没好好洗过澡了。十二年前老人的妻子因病离世,只剩儿子一家陪伴左右。老人性格比较古板要强,不愿意让儿媳妇擦拭身体,所以这个任务只能交给晚上下班回家的儿子来做。但是想要进一步清洁身体——洗澡,儿子和媳妇都是有心无力。
为李洪旭洗头时,原本打结成块的头发被热水泡开,积攒许久的头皮屑随着水流消失,老人的脸上终于浮现出轻松惬意的神色。为了缓解老人的不安和尴尬,方明晖几人在洗浴过程中一直跟老人聊天,闲话家常。
为老人洗澡需要把握时间,通常控制在20-30分钟。“助浴过程中一些老人会出现大小便失禁的情况,这个其实挺普遍的,我们很多时候都会遇到。还有的老人太久没洗澡,身上的污垢得搓好几次才能搓干净,洗澡时间会增加一点。”方明晖说。
洗浴结束后,方明晖帮老人穿好衣服,再次测量血压等指标是否正常。老人已经没了开始时的戒备、抗拒,握着大飞的手亲热地说着话。
“做助浴师,不仅要在洗澡方面帮助老人,更要多一些人文关怀。”方明晖告诉记者,这是他在每个新入职员工第一次培训会上一定会说的话。
方明晖到各种各样的家庭上门助浴过,这些家庭里的老人在第一次看到“助浴师”时,无一例外都是无措不安的。曾经有一位老人的家属表示,老人随着年纪渐长,身体机能的下降,年轻时要强的自尊似乎也无法再保持。在陌生人面前袒露身体,袒露脆弱,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
“我们要记住的最重要的原则就是必须时刻注意老人的感受。有些老人他自尊心很强,他接受不了自己失能的事,你就要做的非常小心,不能让他觉得我就是不能动了。让老人感到平等,让他们享受助浴的过程。”方明晖说。
「老人沐浴的需求困境」
迈入养老行业近十年,一线助浴师方明晖上门服务过许多老人。老人家庭经济条件各有不同,但大都是寻常百姓。“老人卧床居家,舍不得花钱,有助浴需要的话,一般是老人家的子女联系我们下的订单。”方明晖表示,自从去年开设助浴这项护理服务开始,一旦忙起来,团队每周服务老人的数量能达到7-8名,每单收费在300到400元之间。
而老杨,就是这众多老人中的一员。老杨由于身体原因不得不卧床,家里空间小,卫生间在外面,洗澡并不方便。在遇见助浴师之前的那段时间里,老杨自述道,自己已经很长时间没有好好洗过一次澡了。
因涉及隐私,加上性格缘故,老杨早期并没有考虑过请人上门助浴。经过子女几番推荐,老杨最终选择了方明晖所在的养老助浴机构,他表示,体验意外地非常好。
图 2 老杨与助浴师交谈(受访者提供)
“我们做子女的,虽然想帮老人家清洗身体,但根本抬不动,还好找到了助浴师,不然真不知道该咋办!”老杨的女儿表示,“两个大小伙子,既有力气,又有耐心,给老人家洗得很彻底,另一个姑娘还给老人家测血压,陪他聊聊天说说话,老人洗完心情也变好了。”
除了照顾老人的尊严,方明晖的团队表示,服务能力也是一个问题。“不要说外省了,就是咱们北京市市内16个区,如果说这个订单一上来,我们这一个团队是服务不过来的。”
国家统计局网站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2022年我国人口自然增长率为-0.60‰,2022年年末,我国60岁以上人口数量达28004万,占全国人口的19.8%,65岁以上人口占比达14.9%。方明晖的团队也提到:“基于老龄化社会背景,助浴师的需求只会有增无减,并且这种需求会是长期的、不断发展的。”
“我们做子女的,虽然想帮老人家清洗身体,但根本抬不动,还好找到了助浴师,不然真不知道该咋办!”老杨的女儿表示,“两个大小伙子,既有力气,又有耐心,给老人家洗得很彻底,另一个姑娘还给老人家测血压,陪他聊聊天说说话,老人洗完心情也变好了。”
除了照顾老人的尊严,方明晖的团队表示,服务能力也是一个问题。“不要说外省了,就是咱们北京市市内16个区,如果说这个订单一上来,我们这一个团队是服务不过来的。”
国家统计局网站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2022年我国人口自然增长率为-0.60‰,2022年年末,我国60岁以上人口数量达28004万,占全国人口的19.8%,65岁以上人口占比达14.9%。方明晖的团队也提到:“基于老龄化社会背景,助浴师的需求只会有增无减,并且这种需求会是长期的、不断发展的。”
图 3 2022年年末人口数及其构成,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不容忽视的是,价格也是助浴接纳度的一个影响因素。
以北京市为例,《北京市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2022年全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77415元,平均每月居民可支配收入为6451元。而当今失能老人的子女大都上有老下有小,背负工作、家庭和社会的三重压力。现有的数据显示,2021年老年抚养比21.1%,意味着平均5名年轻人要抚养一位老人;2020年少儿抚养比为26.2%,平均4名年轻人要抚养一个少儿。记者在一家助浴机构的网页下看到这样一条评论:“每周平均一次四百元的助浴费用,一个月折合下来就是1600元左右,这是一笔不小的数目啊。”
图 4 北京市2022年居民可支配收入统计表,来源:《北京市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图 5 2015-2021中国抚养比情况,来源:国家统计局,艾媒数据中心
“其实助浴只是养老护理服务里的一个分支项目,刚刚起步,都是赔钱,价格降不下来。”某养老服务公司的经理表示,公司机构化运作的服务体系下,单一的助浴业务盈利并不容易,要拉着设备来回跑,但是收钱都是固定一套的钱。订单多了,既有配置车的成本,又有配置员工的人工成本,还有设备成本、交通成本,这样算下来还是赔钱的。资金遇到困难的时候,他们甚至需要依靠其他护理渠道,以维持运营。
该经理表示:“老人一直有需要,我们还是希望它能够有所发展的。现在90%以上的老人都是在家里养老的,这种上门养老服务前景很大,又很有意义。”
「行业巨大的发展空间」
据腾讯新闻网媒体公布的《2023职业选择新趋势数据报告》,在2022年6月至2023年5月期间“老人助浴师”职业的讨论声量,相比去年,大幅飙升了2032%,是声量增幅最大的职业之一。作为银发经济催生的新职业,助浴师逐渐走进大众的视野,获得了越来越多的理解、接纳和尊重。
如今,养老由家庭问题转变为社会问题,我国养老模式已呈现“9073”格局,即90%的老年人居家养老,7%的老年人社区养老,3%的老年人机构养老。“家门口养老”成为主流的今天,助浴师行业积极适应和应对人口老龄化现象,发展银发经济,为一些人的职业选择提供了一份新的可能。
图 6 我国“9073”养老格局,来源:iiMedia Research(艾媒咨询)
然而,该职业作为养老护理行业的一个分支,也存在人才缺口和行业规范等问题。数据显示,国家标准养老护理员至少需要200余万名。但我国养老护理行业供需严重不均衡,养老护理员仅有32.2万名,缺口近170万名。此外,年龄大、上升渠道窄、工作强度高以及收入不稳定也是养老行业普遍的特点。
由于需求推动自发形成的助浴师职业确实在不断兴起,但目前,助浴师还未被正式列入国家职业,也没有完善的行业标准,专业度存在参差不齐的现象。
对于未来如何发展,方明晖对此持有信心。他表示:“我觉得助浴行业的市场前景还是有的,但是需要专业的人才和政策的支持。”
对此,国家也在协同发力,为市场共同打造一个健康和谐的发展环境。2022年,国务院印发《“十四五”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服务体系规划》,提到要强化居家社区养老服务能力,支持社会助浴点、流动助浴车、入户助浴等多种业态发展,培育一批专业化、连锁化助浴机构。此外,各省市居家常务险服务的试点也在不断落地,多元提供行业支持。
图 7 三批中央财政支持开展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地区汇总,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
远程监控,线上问诊,生命体征的监测,老人能力的评估……数字化养老服务的建设也在与时俱进,进一步提升照护服务的科学化、专业化、精细化、规范化水平。“现代新科技的发展可以增加养老行业的肌肉力量,但是它的骨骼呢,还是和传统养老服务是离不开的,”方明晖笑了,“养老护老这一块怎么发展,我充满期待。”
(应受访者要求,文中人名均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