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业长青是每一家企业的终极理想,而在中国市场增速放缓的今天,曾经因粗放型扩张而抓住机遇的企业,大多面临着降低成本和提高盈利的需求。例如近来致力于提升利润表现的某连锁餐饮企业,采取了多种降本举措,其中包括减少餐品分量、服务项目和削减员工数量等手段,以期望对自身利润卓有贡献。但股价的小幅提升似乎意味着资本市场的短期认可,而持续下降的顾客口碑却为企业长远发展蒙上一层阴云。服务质量的缩水,让这家以顾客体验为标志的企业不再那么“特别”。这样的案例,是市场上诸多平庸而且追逐短期收益的降本项目的缩影。
在全球政治环境不确定和经济放缓的当下,“降本增效”已成为常识性的信念,但称得上成功的案例却很少,企业传统的降本措施常常如同“饮鸩止渴”,表面上减轻了负担,短期内看到了利润的提升,实际上却“伤筋动骨”,损伤了企业安身立命之本。
传统降本方法面临挑战
挑战一:降本举措与长期战略目标脱节
成本削减举措与战略目标脱节是广泛存在的现象,究其原因,是企业的预算安排并没有与战略挂钩,没有明晰战略目标与资源投入的关系,所以在降本需求出现时,不能从战略出发调整自身成本结构,或是没有时间做出有利长远发展的正确权衡。
挑战二:降本的同时损伤核心能力
设计降本举措时,部分企业将同业简单对标作为核心方法,将“高于同行”的支出一并削减,以求与对标企业持平,这种举措短期可以看到好的财务表现,但实质上损伤了企业的竞争优势,由此埋下的隐患是长期的,这种隐患可能导致企业无法抓住下一个市场机遇,甚至在洗牌期被淘汰。
挑战三:组织与流程不能支持举措落地
组织与流程的不匹配是降本举措难以落地的主要原因。一些企业设立了降本的目标,到了年终回顾,却收效甚微,一大原因是现行的业务模式、运作方式、组织结构已经约束了企业的管理效率和管理效果。不从根源上寻求改变,而仅仅设立目标,往往事倍功半。
挑战四:降本成效不能长久维持
另一种常见的情况是,企业在专注成本节降的周期中取得了成效,但这种成效却难以维持,几年之后,成本结构又回到了原来的水平。低效模式存在惯性,转变不会自动发生,也不会自然而然地固化成常态,这也是转型和变革项目存在的原因。
思略特“精实增长”方法
思略特认为,降低成本可以从某一具体领域快速入手,比如供应链成本节降,也可以谋划全局性的改进,达成企业整体的成本精益变革,但无论哪种,都需要从战略出发,以能力驱动,最后达到结构性的转型。
作为拥有百年咨询历史的实效战略家,思略特提出“精实增长”理论,指导企业从战略角度考虑成本,将其视为能够推动企业增长的投资,将资源投入在战略目标上,将降本作为手段,最终目的是“削减应当被削减的成本”,创造更多现金流,从而可以“投资更应被投资的领域”,明确企业优先投资的事项、培育差异化的核心能力、强调自身的价值主张,积极地建立可持续性的长效优化机制。
这种降本战略将成本节降与企业层级的转型与创新结合起来,如果谋划和实施得当,不仅可以全面节降成本,还可以塑造企业核心竞争力,提升业务潜力,建立防范风险“护城河”,使企业在经济形势多变,不确定性骤升的环境中立于不败之地。
“精实增长”思维框架
“精实增长”的思维框架
开启战略视角的降本
思略特主张在制定降本决策时,开启战略视角,谋划一场能力驱动的成本削减,而非“财务大改革”。思略特观察到,企业的成功取决于3~6种差异化的能力,差异化的能力不等于通常说的核心能力,它们要足够具体和独特,是使企业超越竞争对手的各类流程、工具、知识、技能和组织的组合。比如一家保健品公司可能认为“营销”是自己的差异化能力,但这种尺度的能力定义在降本的实操中不具有针对性,需要进一步地进行内外部分析,具体定义这家企业超越竞争对手的能力,比如围绕健康功效的针对性营销和对市场主管机构的影响力。
企业应当准确识别差异化能力,并从差异化程度较低的业务活动中抽调资源,投入差异化能力的建设中。
基于差异化能力,减少“不良成本”,投资“良好成本”
一旦分析出构成战略制胜权的差异化能力,就要进行业务分析,这将具体到哪些活动,流程或者员工能够促进差异化能力,哪些只与保持运转的“基本能力”和满足竞争门槛的“必备能力”相关。
能增强企业差异化能力的成本是“良好成本”,应该比竞争对手投入更多,而对于“基本能力”和“必备能力”有关的成本,应该保持基本线即可,超出这个尺度,就是“不良成本”,应该利用合适的降本途径大幅削减。思略特将把握这一原则,帮助企业进行成本结构调整的高阶设计。
重塑组织,再造流程,让降本举措落地
为了让降本的目标落地,思略特会帮助企业改变既往的运作模式,使基于差异化能力的成本安排得以实现。这其中的关键在于,调整运营模式,使之与能力体系和成本结构相匹配。
基于更能发挥能力的运营模式,思略特帮助企业重新设计组织,包括事业部、总部、职能支持部的协作方式,信息的传导,决策权的分配,同时进行关键岗位的人才调整。最后,思略特帮助企业匹配一套管理流程,如做到实处的全面预算,让资源的配置方向、降本的效果可以追踪,长期在掌控之下。
开启变革,通过企业文化演进,让精简的成本结构持久
在真正的“主人翁文化”中,成本意识是一种组织能力和共同观念,而不是一系列遭到憎恶和抵制的规则。即使没有人监督,雇员也会谨慎并合理地利用每一笔支出。
如果现有的企业文化并不支持精益,它不能被连根拔起之后完全替代,思略特建议企业管理层利用当前文化中有力的因素和情感力量来推动变革,调整其中实效性更强的齿轮,侧重关键的少数行为。它们将根植于文化之中并且影响员工的思维方式,使企业利用文化的力量实现精实并保持下去。
聚焦差异化能力,调整成本结构
“精实增长”的两大重要抓手
思略特使用一套“精实增长”成本削减框架为客户提供服务,这套框架融合了各类削减成本手段,以业务布局合理化、“零基”成本分析为两大抓手,通过组织和运营模式优化、卓越运营释放降本效能。
抓手一:业务布局的合理化
在追求增长的过程中,很多企业会通过业务组合的拓展和多元化去迎合客户、产品、渠道,进而造成了业务复杂性上升,而这会导致规模无效和协调成本的增加。一种典型的情况是,某多元化经营的企业,在连续的收购后,产品和品牌出现了重叠,拥有十几个品牌、产品品类、设施、上千家供应商和十万以上的SKU(最小存货单位),但四分之三的收入却来自15%的产品。
处理这类问题,首先是要通过业务组合分析,从复杂性的征兆入手,分析品类、产品、客户、渠道的成本耗用和盈利情况,探寻背后的动因。接下来权衡取舍,对于成本占用高、盈利表现差的部分制定方案,是战略性保留还是降低服务成本,或整体裁撤。如上企业经过业务组合分析和组合贡献度取舍,减少了一半产品线,并实现了显著的成本节降。
抓手二:“零基”成本分析
基于现有的局面考虑成本节降,得到的往往是“降本机会点”,这种方法很有上限。
思略特认为独特的能力应当获得所需资源,从而发挥全部潜力。企业应通过削减其他一切开支来支持独特能力的搭建。列出与企业活动相关的所有费用,然后逐个决定这些费用是否需要,思略特将其称之为“零基”,也可称为“归零思考”,这意味着让企业摆脱过去的预算做法,即许多企业“比去年增加X%”的惯性思维方式,而重新从一张白纸开始思考要选择什么成本,而不是在现有情况下砍掉什么成本。
“精实增长”成本削减解决方案框架
企业可以选择一个具体领域实施短期项目,也可以进行全局性的长期成本变革项目,如果选择后者,建议设立项目管理办公室(PMO)来帮助一体化、系统化的项目落地。由一个德高望重的资深领导挂帅,由最聪明和有协调力的高管和员工组成跨部门团队,给予他们信息和权力,为每个团队下达目标,为整个变革项目负责。在正式的转型结束后,项目管理办公室让全新的工作方式、预算、激励机制制度化,让转型项目的成果沉淀为一种能力。
“精实增长”方法为何与众不同?
对于成本节降这个被长久探寻的议题,市面上的方法论很多,“精实增长”方法的独特之处在于不但解决“如何节省”的基本问题,更会通过这个过程解答“在哪投入”、“如何增长”的进阶问题,不但能解决燃眉之急,更能从战略角度优化资源配置效率,并将此固化成企业的内生能力,在未来长期释放降本带来的增长势能。
高层领导通常将能力的建设推迟到成本节省实现之后,这是一种常见的错误认知。他们会以为稍后会有时间和精力投入与增长,但实际上增长的乏力很难实现转型的飞跃,割裂地考虑“节省”和“增长”会造成一系列问题。
增长相比降本是一个更加激动人心的故事,它显示出了企业不是在市场压力的威逼下“节衣缩食”,而是明确了未来的方向,构建能力使其服务更伟大的战略愿景,也更容易得到来自员工的支持。CEO不但能设定全新的收入增长之路,还让全员深信转型为他们提供了机会来打造属于自己的经验和技能,此举有助于企业全体迎接变革。
“精实增长”理论的提出经过多年的研究和先进企业的实践,可以为企业管理者提供明确的指南,不但能服务于聚焦某一领域的降本话题,也能为开展大规模成本转型项目提供蓝图规划,把成本节降作为一个手段,在过程中埋下增长的种子,让企业未来持续超越竞争对手。
“精实增长”带来的成本节降
“精实增长”带来的收入增长
思略特帮助企业“精实增长”转型实践案例
“精实增长”理论推出以来,思略特团队已应用此方法协助多家知名企业实现精实转型,例如,思略特团队曾经服务一家国内领先的食品饮料企业,从供应链入手,帮助其综合达成成本管理的优化和竞争能力的提升。
客户希望解决的问题
这家领先食品饮料企业的初衷是降低供应链成本和库存,而行业通常的管理认知是“成本和库存的降低会带来客户体验和服务质量的下降”,不利于增长,这也引起了客户的顾虑,希望在降本的同时保持增长能力。
解题思路
思略特咨询顾问从客户战略出发,通过对业务的分析和与客户的深入交流,识别出客户企业的差异化能力是对渠道的掌控,强化这一能力将帮助客户进一步巩固竞争优势,促进销售增长。所以思略特团队把“降本增效”重新定义为“使经销商体系健康化”。为了说服客户调整降本侧重点,思略特回顾了客户企业的增长战略并识别了支持战略的关键差异化能力,围绕着差异化能力有针对性地建议和实施了降本增效措施。
解决方案
优化渠道库存:帮助客户优化渠道库存,提升了市场中和货架上的关键商品的可得性,减少了经销商的销售损失,还带来了产品的新鲜度提升,极大地提升了客户产品在市场中的竞争力,降低了经销商的销售难度。
制造流程改进:帮助客户在制造环节进行了生产计划和排程的优化,既实现了数亿的成本节约,又实现了工厂对下游物流环节交付水平的提升。
组织优化和变革管理:在帮助客户设计这些技术解决方案的同时,重新设计了客户的供应链组织以及跟供应链相关的其他部门(例如销售部门)的KPI,并进行大量的针对内外部利益相关方的培训和宣贯,并选取区域进行试点,使员工意识到了降本增效对未来增长的促进作用,从而积极拥抱变革。
项目成果
客户通过本次咨询项目,最终实现了数亿的成本节降,约30%的库存削减,并把订单满足率从不到80%提升到了95%以上。
结语:思略特长期陪伴企业精实转型成长、成功
显而易见,对现状的不安驱动了大部分降本项目,然而相比于“亡羊补牢”,“未雨绸缪”才是智者之选。基于战略的成本管理不但能拯救一个“苦苦挣扎”的企业,也能帮助实力强劲的企业持续领先。开启一场“精实增长”的变革,最好的时机总是当下。
思略特基于“精实增长”的战略性成本削减理论,帮助多家领先企业打造财务灵活高效的架构,实现“从不出错到伟大”的持续业绩提升,并总结出了丰富的经验。思略特愿成为企业在成本精实转型道路上的引领者和陪伴者,使企业在经济形势多变,不确定性骤升的当今仍能守住“护城河”,保持基业长青。
© 2023 普华永道版权所有。普华永道系指普华永道在中国的成员机构、普华永道网络和/或其一家或多家成员机构。每家成员机构均为独立的法律实体。详情请见 www.pwc.com/structure。
免责声明:本微信文章中的信息仅供一般参考之用,不可视为详尽说明,亦不构成普华永道的法律、税务或其他专业建议或服务。普华永道各成员机构不对任何主体因使用本文内容而导致的任何损失承担责任。
您可以全文转载,但不得修改,且须附注以上全部声明。如转载本文时修改任何内容,您须在发布前取得普华永道中国的书面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