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鲁迅年谱长编》第一卷,1896年鲁迅开笔学八股文和试帖诗,所用教材是新刊行的俞樾《曲园课孙草》和《古唐诗合解》。知情人回忆说,那时塾师寿镜吾“常手抄汉魏六朝古典文学,但鲁迅亦喜阅之,故往往置正课不理,其抽屉中小说杂书古典文学,无所不有。”(寿洙邻《我也谈谈鲁迅的故事》)
那年鲁迅十六岁,并不喜欢八股文,但勤于读书。寿洙邻回忆说彼时他正阅览明季遗老诸书,如亭林、梨洲、船山,及《明季稗史》《明史纪事本末》《林文忠全集》《经世文编》等书,而“鲁迅尽阅之”。
鲁迅还经常翻阅自己家的藏书,如《王阳明全集》《谢文节集》《韩玉泉诗》《制义丛话》《高厚蒙求》《文史通义》《癸巳类稿》《经策通纂》等。这时他也开始批量买书,既买笔记小说《阅微草堂笔记》和《淞隐漫录》,也买《板桥全集》《酉阳杂俎》《容斋随笔》《辍耕录》《池北偶谈》《金石录》《古诗源》《古文苑》《六朝文絜》《六朝事迹类编》《周濂溪集》《二酉堂丛书》等,见出兴趣之广,品类之杂。
他晚年也曾经回忆自己少年时期的阅读“杂学”转向:“那时我还是满洲治下的一个拖着辫子的十四五岁的少年,但已经看过记载张献忠怎样屠杀蜀人的《蜀碧》,痛恨着这'流贼'的凶残。后来又偶然在破书堆里发见了一本不全的《立斋闲录》,还是明抄本,我就在那书上看见了永乐的上谕,于是我的憎恨就移到永乐身上去了。”“《立斋闲录》,好像是一部少见的书,作者是明人,而明朝已有抄本,那刻本之少就可想。”
这一时期他读过的野史杂说还有《曲洧旧闻》《窃愤录》《玉芝堂谈荟》《鸡肋编》《明季稗史汇编》《南烬纪闻》等。他曾在给日本友人增田涉的信中谈到,《故事新编》中的《铸剑》“出处忘了,因为是取材于幼时读过的书”。
十四岁那年,父亲病重,家务日繁,忙乱之余,鲁迅还能杂览旁搜。他从玉田叔祖处借来木版小本的《唐代丛书》对其中的唐人传奇笔记大感兴趣,还选抄了其中陆羽《茶经》三卷及陆龟蒙《五木经》和《耒耜经》各篇,从此开始着力抄书。他又凑钱买了一部从《龙威秘书》等书中杂凑而成的二十四册小丛书《艺苑捃华》,这该是他日后大抄明抄本《说郛》的原因之一。
鲁迅后来在《<古小说钩沉>序》中自述:“余少喜披览古说,或见讹敚,则取证类书,偶会逸文,辄亦写出。”
鲁迅十二岁入三味书屋读书,十六岁前已读完“四书”“五经”,以后又读《尔雅》《周礼》《礼仪》等。放学以后,他的阅读就是跟着兴趣走了。而引起他日后买书兴趣的,是去外婆家避难时他在表兄那里见到的那套日本石印两册《毛诗品物图考》。第二年他就把此书买到手,且一发不可收,买了许多画谱。《毛诗品物图考》之外,还偷着买了《海仙画谱》。后见父亲并不责怪,胆子大了,陆续买了《海上名人画稿》《阜长画谱》《椒石画谱》《百将图》《点石斋丛画》《诗画舫》《古今名人画谱》《天下名山图咏》《梅岭百鸟画谱》《晚笑堂画传》及《芥子园画谱》四集等。
鲁迅七岁开蒙,读的第一本教材是《鉴略》。但他似乎对图画书有天然的兴趣,拥有的第一本图画书是《二十四孝图》。他不喜欢,说是“鬼少人多”,故事无趣。十岁时他一边读《论语》,一边到处找《山海经》。“长妈妈”替他找了来,这是大家都知道的事了。他从此更加致力搜集图画书,家藏图书中的《尔雅音图》《百美新咏》《剑侠传图》也都让他给翻了出来。那些带插图的小说,什么《镜花缘》《儒林外史》《西游记》《三国演义》《封神榜》《聊斋志异》《绿野仙踪》《天雨花》《义妖传》之类,当然更逃不过他的眼睛。
少年时期鲁迅如此这般的“阅读地图”,多少已经指向他日后阔大的“读写格局”了。
胡洪侠/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