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中人物
俄狄浦斯(Oedipus):底比斯国王拉伊俄斯之子,被科林斯国王珀罗普斯领养。为逃避"弑父娶母"的可怕神谕而离国,却又在无意中杀死父亲,娶了生母伊俄卡斯忒
拉伊俄斯(Laius):底比斯国王,与科林斯国王珀罗普斯曾有过节
珀罗普斯(Polybus):科林斯国王,收养俄狄浦斯,俄狄浦斯以为是其亲生父亲
伊俄卡斯忒(Jocasta):拉伊俄斯的王后,俄狄浦斯的亲生母亲,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嫁给俄狄浦斯
克瑞翁(Creon):伊俄卡斯忒的兄弟,后承位俄狄浦斯成为底比斯的国王
安提戈涅(Antigone):俄狄浦斯与亲生母亲所生之女
伊斯墨涅(Ismene):俄狄浦斯与亲生母亲所生之女
埃忒俄克洛斯(Eteoclus):俄狄浦斯与亲生母亲所生之子
波吕尼克斯(Polyneices):俄狄浦斯与亲生母亲所生之子
俄狄浦斯与神谕
The Finding of Oedipus, artist unknown, c. 1600-1799, Bolton Library and Museum Services
无名艺术家《发现俄狄浦斯》,约1600-1799年
The Infant Oedipus Revived by the Shepherd Phorbas, by Antoine Denis Chaudet, 1810-1818, The Louvre
安托万·肖代《牧羊人解救婴儿俄狄浦斯》,1810-18年
俄狄浦斯并不是邻国国王的亲生儿子——他是在喀泰戎山上被抱养回去的弃子,一个生来就带有诅咒的人。
底比斯国王拉伊俄斯年轻时曾经劫走科林斯国王珀罗普斯的儿子,因此遭到诅咒。他的儿子俄狄浦斯出生时,神谕表示他会被自己的儿子杀死。为了逃避命运,拉伊俄斯刺穿了新生儿的脚踝,弃之野外。然而,奉命执行的牧人心生怜悯,偷偷将婴儿送走。科林斯国王珀罗普斯收留了俄狄浦斯,把他当作亲生儿子抚养长大。
长大后的俄狄浦斯也去德尔斐神殿(Delphi)里请求太阳神阿波罗的神谕(Delphic Oracle) ,结果祭司给了同样的回答“弑父娶母”。为避免神谕成真,俄狄浦斯决定离开科林斯,发誓永不回来。流浪途中,俄狄浦斯与不讲理的车队发生冲突,失手杀了人——他并不知其中正包括他的生父拉伊俄斯。
斯芬克斯之谜
Attic cup: Oedipus and the Sphinx, interior of an Attic red-figured kylix, c. 470 BCE
古希腊文物《彩陶杯 : 俄狄浦斯和狮身人面像》,约公元前470年
Oedipus and the Sphinx, by Francois-Xavier Fabre , c. 1806
弗朗索斯·法布尔《俄狄浦斯与狮身人面像》,约1806年
Jean-Auguste-Dominique Ingres Oedipus and Sphinx, 1808 & 1827, Louvre
安格尔《俄狄浦斯揭开斯芬克斯之谜》, 1808和1827年
Oedipus and the Sphinx, by Gustave Moreau, 1864, Met
古斯塔夫·莫罗《俄狄浦斯与斯芬克斯》,1864年
当时的底比斯正被人面狮身兽斯芬克斯所困。怪兽每日都坐在底比斯城附近的悬崖上,拦住过往的路人,用缪斯传授的谜语问他们,猜不中者就会被吃掉。他问:“什么动物早晨用四条腿走路,中午用两条腿走路,晚上用三条腿走路?腿最多的时候,也正是他走路最慢,体力最弱的时候。”
俄狄浦斯揭开了谜底。他击败了斯芬克斯,拯救了底比斯。顺理成章的,俄狄浦斯被拥护为底比斯的新国王,娶了老国王的遗孀伊俄卡斯忒,生了四个孩子。
俄狄浦斯王
Oedipus’ Fury, by Alexandre-Evariste Fragonard, 1808
弗拉格纳德《俄狄浦斯的愤怒》,1808年
当克瑞翁请来盲人先知(Tiresias)指点迷津时,先知却暗示,俄狄浦斯对这座城市的救赎正是灾难的开始。俄狄浦斯暴怒,他怀疑这是克瑞翁安排的一场政治阴谋——在身为君王的领域,他是绝对的主宰者,不能忍受这样的指正和诬告。
被诅咒的命运
Fresco depicting Oedipus killing his father Laius, Egyptian Museum of Cairo
壁画 : 俄狄浦斯刺杀拉伊俄斯的场景
不幸的是,俄狄浦斯管治下的底比斯不断遭受灾祸与瘟疫。俄狄浦斯只好请克瑞翁前往德尔斐请示神谕,寻找灾难肆虐的原因。在先知的暗示下,俄狄浦斯透过各种线索不停追查,最终发现了自己的真正身份——应验了弑父娶母的不幸命运。
寻找真相
Oedipus Separating from Jocasta, by Alexandre Cabanel, 1843
卡巴内尔《俄狄浦斯与伊俄卡斯忒分离》,1843年
Lilah McCarthy as Jocasta, by Harold Speed, 1907, Victoria and Albert Museum; with Detail from an illustration of Oedipus and Jocasta, by Rémi Delvaux, c. 1798-1801, British Museum
(左)莉拉·麦卡锡饰演的伊俄卡斯忒,1907年
(右)德尔沃所作的一幅有关俄狄浦斯和伊俄卡斯忒的插图
知晓真相的伊俄卡斯忒震惊不已,羞愧地上吊自杀。一些评论家认为,在索福克勒斯的戏剧中,伊俄卡斯忒从一开始就知道俄狄浦斯是她的儿子——毕竟,在不同场合,俄狄浦斯讲述过自己的过去。剧中伊俄卡斯忒的最后一个场景,她还试图阻止俄狄浦斯了解一则有关身世的秘密。索福克勒斯在塑造伊俄卡斯忒这一人物形象时,展示了一种明显的道德矛盾。荷马在《奥德赛》(第11卷)中,则以更多的同情描述了伊俄卡斯忒的命运 : “(她)可怕的命运是毫无怀疑地嫁给了自己的儿子,因悲痛而上吊自杀..."
从君王到乞丐
The Blind Oedipus Commends his Family to the Gods, by Bénigne Gagneraux, 1784
《双目失明的俄狄浦斯将家人托付给众神》,1784年
Charles Francois Jalabert, Oedipus and Antigone, 1843
贾拉伯特《俄狄浦斯与安提戈涅》,1843年
Antoni Brodowski, Oedipus and Antigone, 1823
布罗多斯基《俄狄浦斯和安提戈涅》,1823年
Oedipus and Antigone by Christian Wilhelm Eckersberg
迪特里希《俄狄浦斯与安提戈涅》,约1872年
同样悲愤不已的俄狄浦斯,拿起伊俄卡斯忒的胸针刺瞎了自己的双眼,给予自己比死还要痛苦的惩罚。
底比斯人并不嫌弃这位他们从前爱戴和尊敬的国王,他们对他表示同情。心碎的俄狄浦斯深受感动,他把王位移交给克瑞翁,又请求为他不幸的母亲建造一座坟墓。至于自己,他愿意被放逐。
Oedipus and Antigone, by Franz Dietrich, c. 1872
弗朗茨·迪特里希《俄狄浦斯与女儿安提戈涅》,约1872年
The blind Oedipus led by his daughter Antigone by Logan Marshall, 1914
洛根·马歇尔《安提戈涅牵引着失明的俄狄浦斯》,1914年
俄狄浦斯之所以刺瞎自己,是因为不论生者或逝者他都无法面对,他想要切断自己和人类社会的一切联系。似乎唯有丧失光明,上天才能真正原谅他。其实,依据雅典的法律,"动机"是审判一个是否有罪的重要参考因素。如果俄狄浦斯在雅典的法庭受审,他谋杀父亲的罪名将不会成立。但是,没有任何人世间的法庭能够对“过失” 宣告无罪——因为这"过失"存在于行动本身。
亚里士多德在《诗学》中这样定义"悲剧" : 悲剧是对严肃、完整且有一定重要性的行为所进行的模仿,旨在引起怜悯或恐惧。怎样的情节会激发起观众的怜悯和畏惧之心呢?亚里士多德认为,怜悯的产生是由于不应该的不幸,而恐惧则源于和我们一样的人遭遇的不幸。
俄狄浦斯的悲剧不在于人性的本恶,而在于人在无意识中犯下的错,他和万千观者一样,只是神谕之下的普通人。令人感叹的,是俄狄浦斯从最崇高的动机中自主地选择了一系列行动,最终却导致了自己的毁灭 :
在科林斯,他自认看透了神谕的诅咒而主动地做出应对,远走底比斯 ;
在途中他遇到了四个欺凌他的人,他勇敢地杀死了他们 ;
在底比斯,当全城爆发瘟疫时,他其实可以放之任之,然而,对人民痛苦的同情驱使他去向德尔菲寻求神谕 ;
当阿波罗的神谕传回来时,他仍然可以不去调查拉伊俄斯的谋杀案,但虔敬与正义感再次驱使他采取了行动 ;
当底比斯的牧民不情愿说出真相,他其实无需追根问底,但由于无法忍受谎言,他坚持要把长久遮盖自己生命之谜的最后一层面纱掀开 ;
最后,当发现自己原来就是真凶时,他并没有掩耳盗铃,瞒天过海,而是刺瞎自己的双眼,远走异乡,聊慰忏悔之心。
J.A.T.Giroust, Oedipus at Colonus, 1788
吉鲁斯特《俄狄浦斯在科罗诺斯》,1788年
Oedipus at Colonus, by Jean-Baptiste Hughes, 1885
雕塑 让-巴蒂斯特·休斯《俄狄浦斯在科罗诺斯》,1885年
由此看来,造成俄狄浦斯毁灭的直接原因不是“命运” 或“诸神” ——没有任何神谕指令他必须揭发真相 ; 更不是他个人的私心或道德缺陷——事实上,他的身上集中体现了人的自由意志,敢于正视现实,公正无私,肯定了人反抗异己力量的正确性。导致俄狄浦斯毁灭的,恰恰是他个人的力量和勇气,是他对他所管辖的城邦和"事实真相"的忠诚。在整个过程中,俄狄浦斯的意志都是自由的,他的自戕双目和自我放逐也同样出于自愿。
甚至可以说,俄狄浦斯命运的可悲之处,也正是其人格的伟大之处。他对真相的执念,不仅仅是出于个体的考量,更多是受"找出瘟疫之源、解救城邦"的责任与压力的驱使。面对次第揭开的真相,他亦不乏接受和忍受的力量。他喊道:“我的厄运只有我自己能够担当。”
俄狄浦斯是伟大的——他承担了自己所有行为的责任和后果,包括那些在客观上最恐怖而主观上最无辜的行为。
在无法选择结局的时候,至少,他选择了直面和承担。
索福克勒斯作品中渗透出的对个人英雄主义的崇尚以及对命运的反抗精神,可以看作是剧作家时代观的一个缩影。《俄狄浦斯王》的整体气氛是沉闷而压抑的,我们无法从中得到像《被绑的普罗米修斯》(Prometheus Vinctus)那种悲剧性的欣慰。某种程度而言,它揭示了人类的盲目和不安全感——我们每个人其实都生活在一个表象的世界中,有如俄狄浦斯般在黑暗中摸索,既不知道自己是谁,也不知道将要面对怎样的不幸。然而,《俄狄浦斯王》也是一部有关人性光辉的剧作 : 俄狄浦斯代表了必须解开所有疑惑,直至最后一个谜团才甘心罢休的人类智慧,尽管这个"终极谜底"是人类的幸福其实只是建立在幻觉之上。
所有人都有可能成为俄狄浦斯——这也是奥德修斯(Odysseus)在跟智慧女神雅典娜谈话过后看待生命的方式。他说:“ 这怜悯不只是对他,我也想起了我们自己。我看到所有活着的凡人都不外是幻形虚影。”
在丰富我们感性的同时,古希腊的戏剧也如一面镜像——是人类对自身的端详,不妄自尊大,也不妄自菲薄。陵迁谷变,斗转星移,它仍然给我们在宇宙中的地位以清明的认识。